宋詞典故·玉龍
【出典】 唐·呂巖《劍畫此詩于襄陽雪中》:“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見《全唐詩》卷八五八)宋·蔡鯈《西清詩話》:“華州狂子張元《詠雪》云:‘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據宋·佚名《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二引)
【釋義】 唐人呂巖詩以:“玉龍”喻飛雪,北宋張元詩以“玉龍”及其敗鱗殘甲比擬飛雪。后人沿用為典。
【例句】 ①倚巖千樹,玉龍飛上瓊闕。(辛棄疾《念奴嬌·和南澗載酒見過雪樓觀雪》1874)這里借以描繪飛雪覆蓋樓闕。②還又跨、玉龍歸去,萬花搖落。(辛棄疾《滿江紅·和廓之雪》1887)這里以飛瓊跨玉龍比擬漫天飛雪。③玉龍飛下殘鱗,千巖萬壑皆填委。(李曾伯《水龍吟·乘雪乘仲宣樓》2787)這里化用張元詩語,描繪飛雪。④青鳳啼空,玉龍舞夜,遙聞河漢光搖。(王沂孫《一萼紅·石屋探梅》3357)這里借以比擬雪花飛舞。⑤古阜花城,玉龍鹽虎,夕陽圖畫。(黎廷瑞《水龍吟·金陵雪后望》3386)這里借以描繪雪景。⑥快玉龍戰罷,四野迥收兵。(劉將孫《八聲甘州·和人春雪詞》3525)這里化用張元詩語,以玉龍互相爭斗將罷比擬飛雪將收。
上一篇:典故《玉齒粲然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玉龍吹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