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凱楓
太陽棄其統治的世界,
灰色之云遂乘機而起,
從山后布滿天空,
如無組織之流匪。
紅霞忽露出頭角,
摩挲到矮樹、頹垣、淺堵
似欲占領到平原,
奈晚風見妒,逐其遠去。
野鳥結隊游行,
預言黑夜將來之壓迫,
但長林正在欣狂,
忽略了這忠告。
蚊蟲亦開始奔竄,
低吟那白晝既沒的得意,
黃昏在樹梢上躊躇,
為逃亡之預備。
在這萬物變幻的一瞬,
充滿神奇的顫動;
但印到人們的心中,
是神話之隱約。
胡也頻
這首詩,詩人放大瞬間的感受,將自然景物擬人化,通過意象的夸張、組合、視覺意象與聲覺意象的轉換,使全詩充滿神奇色彩。
這真是一座光怪陸離的舞臺。帷幕拉開:“灰色之云”首先亮相。它看準“太陽”下臺之際,“乘機而起”,一下子,象“流匪”一般,“從山后布滿天空”,企圖取而代之。接著,“紅霞”又心懷叵測,偷偷的“摩挲到短樹、頹垣、淺堵”,大有“占領到平原”之勢,結果為“晚風”所妒,被逐“遠去”。以上為第一、二節詩,全由視覺意象組成。緊接著,“野鳥”結隊游行,“蚊蟲”“開始奔竄”,因“白晝既沒的得意”而“低吟”。“黃昏”也“為逃亡之預備”。這一切都預示著“黑夜將來的壓迫”。以上為第三、四節詩,視覺意象與聲覺意象相結合。在這萬物變幻的一瞬間,在這神奇的舞臺上演出了多少明爭暗斗,你搶我奪的活劇啊!這不能不叫人充滿“顫動”,而且不能不叫人把它當作“隱約的神話”,深深的刻印在“心中”。以上是最后一節詩,由視覺轉為感覺。
瞬間的感受,有時是詩人長期生活積蓄的結晶物,是詩人對于生活真實的高度濃縮;它不但能充分表現人的復雜的內心世界,而且能透視出社會生活的萬千情狀。這首詩,如從淺層看,它所描述的似乎僅是一則“神話”而已;如從深層探尋,誰能否認這里不是殘酷的現實生活的投影?!凡是讀過詩人在這一時期里寫下的大量文章,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印象,那就是他揭露黑暗統治,反對軍閥混戰,鞭韃形形色色政客、市儈惡行的鮮明的態度和堅定的立場。由此,我們就能領會詩中描畫的諸如“太陽”、“灰色之云”、“紅霞”、“黑夜”等等人物的存在及其活動的現實依據與社會容量。
上一篇:汪靜之·蕙的風
下一篇:(法國)波特萊爾·薄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