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鳥的天堂》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巴金
在N的小學校里我們吃過了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了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
“我們劃船去!”N提議說,那時候我們大家站在校前的池畔,看那山景。
“好,”別的朋友很高興的接口說,我也跟著贊同了。
我們走過一條石子路,很快地就到了河邊。那里有一個茅草的水閣,穿過它,在河邊大樹下我們發見了幾只小船。
我們陸續跳在一只船上,一個朋友解開了繩,拿起竹竿一撥,于是船緩緩地動了,向著河中間流去。
三個朋友劃著船,我袖手坐在船中望四周的景致。
遠遠地一座塔聳立在山坡上面,許多綠樹擁抱著它,在這附近很少有那樣的塔,那里是朋友Y的家鄉,我明天就要到那里去,登那山,上那塔。
河面是很寬的,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流動。三只槳有規律地在水里撥動,那聲音送進耳朵去就像一曲音樂。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的綠葉突出到水面來。那樹葉真綠得可愛。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但我卻看不出它們的樹干在什么地方。
當我說許多株榕樹的時候,我的錯誤馬上就給朋友們糾正了,一個朋友說那里只有一株榕樹,另一個朋友說那里的榕樹是兩株。我看見過不少的大榕樹,但像這樣大的榕樹我卻是第一次看見。
我們的船漸漸逼近那榕樹了。我便有了機會看見它的真面,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是不可計數的。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進入了土里。一部分的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躺臥在水面一般。
這時候正是榕樹茂盛的時期。(樹上已經結了小小的果實,而且許多落下來了。)它現在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窠,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但等我的眼睛注意地去看那里時,我卻看不見一只鳥的影兒。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土地是濕的,大概潮漲時河水時常會沖上岸去。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兒,我不禁這樣想。于是船開了。一個朋友撥著船,緩緩地流到河中間去。
在河邊田畔的小徑上有幾株荔枝樹。綠葉叢中垂著累累的紅色果實,映到我們的眼簾來就帶了大的引誘性。我們的船就往那里流。一個朋友拿起槳把船撥進一條小溝。在那小徑旁邊,船停住了,我們都跳了上岸。
兩個朋友很快地爬到樹上去。從樹上拋了幾枝帶葉的荔枝下來,我們接著,我和N和Y三個人站在樹下,就剝開幾個來吃。等他們下地來時,我們大家一面吃著荔枝,一面回到船上去。這荔枝還沒有成熟,大家后來都不想吃了。
第二天我們劃著船到Y的家鄉去,就是那個有山有塔的地方。從N的小學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鳥的天堂”。
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耀在水面上,在樹梢,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了。我們也把船在樹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朋友N把手一拍,我們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在拍掌。很快地這樹林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我注意地看著。我的眼睛真是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看落了那只,看見了那只,第三只又飛起了。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給我們的拍掌聲驚嚇著,又飛進了樹林,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走罷,”Y催促說。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流去的時候,我還回頭去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的留戀的心情。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六月十七日在廣州
《鳥的天堂》選自《旅途隨筆》。1933年5月,巴金從上海南游到廣州,在廣東新會縣游覽了“鳥的天堂”。被當地人稱作“鳥的天堂”的,其實是生長在西馬河河心的一棵特大的榕樹,它的氣根繁衍成了一片小樹林,樹林里棲滿了鶴、鸛等禽鳥。由于農民禁止人們捕殺,雀鳥能在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這棵大榕樹成了“鳥的天堂”。年青的巴金游覽“天堂”后,寫下這篇美文,使“鳥的天堂”美名流傳。至今,說起廣東新會,人們便會想起“鳥的天堂”,西馬河畔的這棵大榕樹成了著名的風景點。
《鳥的天堂》籠罩著美的意境。你讀著文章,恍若隨同作者一起蕩舟,漫游在落日的余暉中、黎明的曙光下,全身心都融入了自然風光里。你讀完文章,或許久久才能回過神來,心里還依戀著這詩情畫意般的美景。
為什么《鳥的天堂》能給人這樣強烈的美的感受?
因為作者用輕松的筆調記敘了一次愉快的游覽。更因為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一個奇特而美麗的景觀——一株有“鳥的天堂”美譽的大榕樹。作者從不同的距離上,在不同的時間里來描寫這株大榕樹,給了讀者愉悅的美的享受。
先看看作者怎樣在遠望——近看——細看的不同距離上描寫大榕樹。
初見大榕樹,是坐在船上遠望,一簇簇綠得可愛的樹葉突到水面,使河面都變窄了,作者因而認定,那“是許多株美麗的榕樹”,但又留下一個懸念:“看不出它們的樹干在什么地方”。在大家邊爭論究竟有多少榕樹,邊劃船靠近它后,終于證實它只是一株榕樹。在近看榕樹時,作者仔細描寫它的枝干和根,回答了為什么遠望時,會有“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的感覺,會“看不出它們的樹干在什么地方”。原來,它的枝干多得不可計數,枝干又會生根,無數根從枝干上垂直到地面,再進入土里,一株榕樹就成了一片樹林。在細看大榕樹時,作者描寫的是它的樹葉。樹葉多極了,“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從“堆”字,讀者已可想象到葉子又多又密,“不留一點縫隙”,更增強了直觀感受。樹葉又綠得可愛,它“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面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樣的描寫,把樹葉可愛的程度渲染到了極點。通過遠望——近看——細看這樣不同距離上的描寫,作者盡顯了大榕樹——“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的奇特和壯美。
再看,作者怎樣在不同的時間里,描寫大榕樹下不同的景象。
黃昏時分,林中不見一只鳥兒,為了襯托出林中無邊的靜謐,作者描寫“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土地是濕的”。這些語句中含有不見鳥兒的失望,也給讀者留著懸念:“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兒”,能說是鳥的天堂嗎?然而,在黎明的曙光里,景象竟全然不同。作者描寫了“鳥的天堂”漸漸拉開帷幕的過程:鳥兒由一只而二只、三只……林中由寂靜而鬧騰;在鳥聲盈耳、鳥影撲騰中,鳥兒的大小、顏色、神態都顯現得清清楚楚。在描寫百鳥飛騰的群像時,作者還別具匠心地勾勒生動的細節:一只受驚嚇的畫眉鳥從樹林里飛出又飛進,而它“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這一筆,更為這生氣勃勃的百鳥飛騰的群像添上亮色。
《鳥的天堂》能給人美的享受,是因為作者記敘了一次賞心悅目的游覽,結伴同游的年輕人投入幽靜的自然風光中,身心是這樣的放松,氣氛是這樣的和諧。他們在大榕樹下,欣賞奇景,感受徜徉在“鳥的天堂”里的樂趣。這一份假日里的閑情逸致多么誘人。
《鳥的天堂》能給人美的享受,是因為對大榕樹的細膩而飽含感情的描寫,是因為在閑閑的敘述中,忽而會出現—個小小的懸念,促人深思,還因為全文詩一般的語言,“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了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那里是朋友Y的家鄉,我明天就要到那里去,登那山,上那塔”,這些讀起來那么平和的語句,卻自有一股含蓄的吸引力。
上一篇:《周作人·鳥聲》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張抗抗·牡丹的拒絕》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