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研究·先秦:《詩經》的應用與研究·雅頌各得其所
《論語·子罕》:“子曰: ‘吾自衛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孔子此語何意?后人有不同的理解:
1.整理《詩經》篇第的內容及順序。鄭玄《儀禮·鄉飲酒禮注》云:“后世衰微,幽厲尤甚,禮樂之書,稍稍廢棄。孔子曰: ‘吾自衛反魯,’謂當時在者而復重雜亂者也,惡能存其亡者乎。”鄭玄《周禮·春官·太師注》 引鄭眾說云: “《論語》曰: ‘吾自衛反魯。’ 時禮樂自諸侯出,頗有謬亂不正。”鄭玄、鄭眾以為孔子主要是將篇第“復重雜亂”的《詩經》重新整理一下。
2. 整理《詩經》音樂的用途。毛奇齡《四書改錯》云:“正樂非正詩。”又云: “正樂,正樂章也。正雅頌之入樂部者也。部者,所也。如《鹿鳴》一雅詩,奏于鄉飲酒禮,則鄉飲酒禮,其所也。又用之鄉射禮、燕禮,則鄉射,燕禮,亦其所也。然此三所,不止 《鹿鳴》,又有 《四牡》、《皇皇者華》兩詩,則以一雅分數所,與聯數雅合一所,總謂之‘各得其所’。”(引自劉寶楠《論語正義》)毛奇齡意謂孔子“樂正”是整理、恢復、明確詩樂的正確用途。
3. 整理《詩經》音樂的聲律。包慎言《敏甫文鈔》云: “《論語》‘雅頌’以音言,非以詩言也。樂正而律與度協。聲與律諧,鄭衛不得而亂之,故曰得所。”(引自劉寶楠《論語正義》)。
4.主張孔子刪詩的學者,又以此為據證明孔子確實刪削過《詩》。如東漢趙岐《孟子題辭解》說:“孔子自衛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乃刪 《詩》定《書》,系 《周易》,作《春秋》。”
我們認為,孔子此語還不足證明《詩》三百是孔子刪定的,但卻可以證明孔子晚年曾對《詩經》進行了全面的修訂整理。孔子所說“樂正”,當既包括對《詩經》 內容及篇第順序的整理,又包括對其音樂用途及聲律的整理。
上一篇:詩經研究·《詩經》的分類·雅
下一篇:詩經研究著作·雅頌選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