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著名思想家、哈佛大學教授巴林頓·摩爾的宏觀史學論著。本書根據美國比肯出版公司1966年版譯出,由華夏出版社于1987年10月出版,編入《二十世紀文庫》。全書32萬余字,共分為3部分:資產階級民主的革命起源;亞洲邁出現代世界的三條道路;理論概括:通向現代社會的三條政治通路。在這部視野相當廣闊的宏觀史學論著中,摩爾以世界現代化的政治演進道路為主軸展開全書的基本構架,從中歸納出三條主要的政治發展脈絡,這就是以英、法、美為代表的西方民主道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主義道路,以及以俄國和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道路,在分析這三種不同歷史路線形成的原因時,摩爾敏于逆向思維,獨辟蹊徑,把研究的視線轉向封建貴族地主和傳統農民階級,揭示了這兩個階級在農業社會過渡向現代工業社會進程中的政治作用。同時,摩爾在歸納分析中探源索隱,闡明了三條歷史道路不但相互并列和更代,而且彼此交匯和包融,認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歷史環境的產物,通向現代社會的歷史道路和與之相適應的政體形態是多樣化的,這種多樣化的歷史流變法則充滿了機遇與沖突、自由與選擇的必然性。在本書中,摩爾展示了開放的多線復合結構的歷史演化圖式,對西方社會的正統理論提出了嚴重的挑戰,顯露出很多閃光的思想。正因為如此,該書1966年問世后風靡歐美文化思想界,20多年來其影響勁道不衰,被西方學者盛贊為“對人類社會和歷史所進行的重大探索”,是本世紀社會科學的經典名著之一。
上一篇:《比較經濟制度》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民主主義與教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