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藍馬店·辛笛》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走了
藍馬店的主人和我說
——送你送你
待我來舉起燈火
看門上你的影子我的影子
看板橋一夜之多霜
飄落吧
這夜風 這星光的來路
馬仰首而嚙垂條
是白露的秋天
他不知不是透明的葡萄
雞啼了
但陽光并沒有來
瑪德里的藍天久已在戰斗翅下
七色變作三色
黑 紅 紫
歸結是一個風與火的世界
聽隔壁的鐵工手又拉起他的風箱了
他臂膀上筋肉的起伏
說出他制造的力量
癡癡的孩子你在玩你在等候
是夜的廣大還是眼前的神奇
也令你守著這盡夜的黎明不睡?
來去輒欲與吉訶德先生同行
然而除了風車 除了巨人
森林里橫生的藤蔓 魔鬼的笛聲
我是已有多久了
行杖與我獨自的影子?
——年輕的 不是節日
你也該有一份歡喜
你不短新衣新帽
你為什么盡羨慕人家的孩子
多有一些驕傲地走吧
再見 平安地
再見 年輕的客人
“再見”就是祝福的意思
一九三七年四月
春旅自倫敦北歸
這首詩是詩人在留學英國時期所作。一次詩人乘汽車路經一個叫藍馬店的小客棧,并在那里歇息一宵。旅途中的感覺、印象和聯想渾為一體,便織成了這首詩。
詩的開頭二節是詩人假托藍馬店主人的口吻而寫的。好心的店主舉著燈火為遠道而來的異國青年送行,“看門上你的影子我的影子/看板橋一夜之多霜”,這里化用了唐代溫庭筠詩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不僅加深了舊詩中行旅的意境,而且由于出諸店主的臨別贈言的語氣,而更多有一點人間的暖意。在這兩句詩中還可見出十九世紀后期印象派畫風對詩人的某些影響,此處是以畫入詩,為己所用。燈火下,門上的黑影和板橋上的白霜構成光線上的鮮明反差,白霜顯得更為耀眼,也就平添了一抹冷色,和羈旅漂泊的命運兩相映襯。
詩的第三節變換為詩人的視角。在旅途孤寂的心境中詩人從夜風、星光、白露中憧憬著美的再現。多少年前看嘉寶主演的電影《瑞典女王》,其中有一個鏡頭是嘉寶斜臥著,一串透明的葡萄垂掛在眼前,她試著仰頭探取而在依違兩可之間。雖然那是一部黑白影片,但導演運用光線的明暗,使這一鏡頭出現動人的視覺效果。畫面幾秒鐘一晃而過,但作為整體印象在一瞬間給詩人以詩意充盈的感受,以致時隔多年,仍然難以忘懷。于是在這首詩中可以看到印象的變形:“馬仰首而嚙垂條/是白露的秋天/他不知不是透明的葡萄”。詩人用追憶的方法寫詩,進而將記憶和幻想揉合起來,把記憶中最主要的感覺和印象幻想為另一事物的神情動態,不僅用形象的透明度來加強藝術上的迷茫之感,而且還蘊有物我交感的啟迪,馬有無知的幸運,人卻有智慧的痛苦,一種惆悵的思緒在感受美的同時悄悄涌上心頭。“雞啼了/但陽光并沒有來”,由此不覺折入另一情境。雞啼既隱隱與“雞聲茅店月”相呼應,更含本該有聞雞起舞的歡欣,然而太陽之未能及時涌現,造成情境的逆轉,原來因為“瑪德里的藍天久已在戰斗翅下/七色變作三色/黑 紅 紫”。光譜上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由于戰火紛飛,歸并化為三色。當時西班牙內戰正酣,在野的佛朗哥軍隊受到希特勒的支持,向西班牙政府軍瘋狂進攻,成為當時世界形勢中的一個異常敏感的熱點。英國的廣播每天都在報道戰事的進展。民主受到踐踏,血流成河。這一挫折給作者以強烈的刺激,詩中所寫黑、紅、紫正是干涸的血、鮮血、凝結的血的三種不同顏色,濃烈地表現了現實的殘酷。詩人又以藍馬店隔壁打鐵鋪里鐵工手的臂膀顯示出力量,隱喻當時希特勒法西斯在歐洲張牙舞爪,然而英國首相張伯倫卻一味采取綏靖政策,善良的百姓又如孩子般的天真,幻想和平能維持下去。詩人聯想到自己正像西班牙的唐·吉訶德那樣滿懷理想,可在現實的森林中,卻盡碰到絆手絆腳的藤蔓和聞之寒栗的魔鬼笛聲。世界風云的變幻,故國關山月的呼喚加深了他在異國獨行踽踽之感。
詩的最后一節又轉回為藍馬店主人的勸慰語調。唐朝李商隱詩句“年少因何有旅愁”(此句后在詩人1981年所寫的《鵲橋夢》一詩中再次引用,可見他酷愛此情此景之深)的詩意在這里化出新鮮的境界和語言。當然,詩人的愁苦顯然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困難,而是由上文所涉及的時世紛擾,聯想到祖國的安危,一種難以言狀的深沉悲哀摻和著游子的失落感也就成為弦外之音了。“再見”一詞的重復出現含有深意。“再見”,本是分別時的一般禮貌用語,意謂希望再次見面,但由于在本詩特定的情況下主客雙方肯定是不會再見面的,所以這只是祝福的本意,從而具有低徊不已的惆悵之感,點破了難以說盡的惜別之情,頓感余韻繚繞。這首詩為不少留學海外的青年所深深喜愛,香港的青年詩人甚至將他們的刊物題名為《藍馬季》,就是得意于此。
上一篇:《再別康橋·徐志摩》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寫在抱月灣的信(選一首)給L·劉暢園》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