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打油詩
這種詩體由五行組成,以aabba形式押韻。第一、第二和第五行為三音步,押一個韻;第三、第四行為二音步,押一個韻。偶爾也有寫成四行的,其第三行為四音步,而且只能用行中韻。五行詩的格律主要為抑抑揚格。最后一行常常只是第一行的重復或變形重復。下面的例子為愛德華·利爾所寫(《打油詩集》,1846年版)。他被認為是寫這種詩體的無可置疑的能手。
狄地方有一位老漢,
被跳蚤咬得夠慘!
他說:“我要抓抓癢,”
他們就給他一斧镋,
砍得老漢痛苦難當。
五行打油詩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是惟一一種完全用來寫輕松詩的英國詩歌形式。這種詩歌總是滑稽的,常常毫無意義甚至俚俗下流。關(guān)于這種詩體的起源問題,眾說紛壇。一種意見認為,它原是法國的一種詩作,1700年被參加對法作戰(zhàn)后回國的老戰(zhàn)士帶到愛爾蘭的一個叫利默里克的城鎮(zhèn)。還有一種理論認為它起源于幼兒歌謠,例如《鵝媽媽童謠集》(1719)。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1821年由J·哈里斯出版的《十六位奇異的老太婆傳》和1822年由約翰·馬歇爾出版的《十五位紳士的軼事和冒險故事》這兩本書中,已經(jīng)有了五行打油詩。不管它的起源是哪一種,五行打油詩在英國詩壇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它雖然有些怪誕,但是很受人們的喜愛。在利爾之后,相繼寫過這種五行打油詩的著名作家有:丁尼生、斯溫伯恩、吉卜林、斯蒂文森和W·S·吉爾伯特。到20世紀初,寫五行打油詩,在英國蔚然成風。但是利爾從沒用過五行打油詩這個術(shù)語,其詞源至今尚不為人知。
到了現(xiàn)代,這種五行打油詩又有所發(fā)展,主要是最后一行不再像利爾時代那樣作為第一行的簡單重復,而是一行警句妙語,美國詩人莫里斯·畢肖普曾創(chuàng)作了一些優(yōu)秀的新體五行打油詩。
上一篇:萬葉集
下一篇:亞述—巴比倫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