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漂流》
這是英國畫家賴利對光效應與視覺幻覺試驗的最有成效的作品之一。畫在畫布上的波浪式的豎條紋由黑、白、灰,配合在一起反復連續地出現、呈正面化的或呈各種不同角度的系列化單元,由于畫幅的面積與波浪翻動的重復條紋的比例、錯覺所造成的搖蕩翻騰效果產生了令人驚異的幻覺。這幅畫的主要特征是用色調的變化來強調幻覺?!镀?》中所運用的波紋狀的圖案是光效畫家和構成主義者用來創造幻覺的許多方法中,最普通、甚至可以說是最傳統的方法,就是把兩個完全相同的波紋狀線條的位置相互稍稍錯開,這一方法創造出一種永恒的運動感與變化感,當材料處于實際運動狀態時,這種感覺便大大加強。從作品整體效果看,由許多波紋狀的黑白相間的線錯綜復雜組織成波浪狀的圖案,造成或進或退彼此穿插的畫面,其高超之處,在于畫家諳熟視覺幻覺與色彩規律及對豐富多變的色彩與色彩的相互作用的規律性掌握。在看似并不復雜,卻令人眼花繚亂的表層后面。我們可以看到畫家嚴肅認真的思考及對視覺幻覺的探索,同時還可以看到畫家對現代科技成果的運用與吸收。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亞歷山大·利伯曼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維也納分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