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主要著作。此書是作者應第戎科學院征文題目而寫的,1775年出版。1957年,三聯書店出版了吳緒譯的中文本。1958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了李常山根據法國巴黎社會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勒賽克爾評注的版本譯出,東林校的中譯本;1962年商務印書館重印后一個版本,1982年再版,編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全書計18萬余字,包括序、本論和2個主要部分。書前有勒賽克爾的作者生平介紹,書后附有彼得·哥爾達美爾和普列漢諾夫關于本書的介紹。這部著作的中心內容是闡述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及其如何克服不平等的問題。第1部分主要論述人的“自然狀態”以及導致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因素。第2部分主要論述“社會狀態”中人類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墮落的發展。盧梭認為,自由和平等是人類的本性,是天賦人權,在自然狀態中,人人都是自由、獨立和平等的。但是人類具有異于禽獸的自我完善能力,隨著生產和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私有制、出現了不平等,人類落入可怕的戰爭狀態。他認為人類不平等的產生經歷了三個階級,即私有制的產生、國家政權的建立和政府權力的腐化,他指出,人民有權力推翻暴君的統治,建立比自然狀態更高級的社會平等。這部著作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恩格斯稱其為辯證法的杰作。它對法國大革命曾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諸子平議》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