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王一心》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一腳腳踏著車水輪,
生活跟著車輪打滾;
把希望藏在腳底下,
用腳勁和太陽拼一拼!
一步步踏下全是空,
心境跟大地一樣成旱;
黑色的背上刷過枯的風,
踏一步吐一個感嘆!
把雙眼望望青天,
老天擺著殘酷的笑;
把雙眼望望稻田,
禾稻如同心境:焦焦焦!
《車水》里有情有景,情景映染;有虛有實,虛實相生;詩歌把人物的外在表現同內心世界結合起來描寫,營造出靈肉一致的境界。
首節把車水者的勞動同內心希望交織在一起。
起筆是實寫:“一腳腳踏著車水輪”,描繪出車水者在“車水輪”上勞作的生動畫面。緊接著一筆虛寫:“生活跟著車輪打滾”,把說理形象化了。不僅寫出了生活的艱難,像“一腳腳”地車水;也寫出了生活的無望,如“車輪打滾”,循環往復。詩人告訴我們:盡管如此,車水者并沒有放棄希望,而是“把希望藏在腳底下”,決心“用腳勁和太陽拼一拼”。這里,詩人不說車水者懷著豐收的希望“用腳勁”車水——這樣太散文化了,而說“把希望藏在腳底下”——這才是詩的語言。它不僅更簡練,而且把我們日常“熟悉的事物變成仿佛不熟悉的”(雪萊語)產生了陌生化效果,使人既有深刻印象,又覺得詩味濃醇。
次節把車水者的勞動同內心焦灼結合了起來。
起句和首節首句相照應:“一步步踏下全是空”。此句一語雙關:既是實寫,又是暗示。實寫指的是車水者在離開地面的空間——“車水輪”上勞作,所以“一步步踏下全是空”;暗示指的是農民即使“拼”出個好收成,也難以逃脫“谷賤傷農”的打擊,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在舊中國,農民沒有第二條出路,他們的心境怎能不“跟大地一樣成旱”?請看:“黑色的背上刷過枯的風,踏一步吐一個感嘆!”光裸的脊背早已被太陽烤成“黑色”了,干枯的風又從上面“刷過”,痛苦的情狀可想而知。他的一步“一個感嘆”既是辛勞難耐的長嘆,又是生活無望的哀嘆。詩歌把車水者的內心世界和外在表現寫得水乳交融,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末節照應前兩節,進一步表現車水者內心的希望和焦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即使最隱秘的思想,有時也會由眼睛暴露出來;因此,詩人在寫了車水者的“腳”、“背”和“感嘆”之后,便把筆墨集中到他的“雙眼”上:通過他眼睛的觀望,揭示其內心的思想感情。
前兩句照應首節,從一個新的角度(比較切近的角度)表現車水者內心的希望。“把雙眼望望青天”,車水者多么渴望青天里能飛來一片潮濕的云朵,灑下一滴活命的雨水呵。然而老天是無情的,面對人類的“感嘆”和企盼,他“擺著殘酷的笑”。這里,擬人化手法把老天的自我得意之狀和對人類命運的敵視態度寫得鮮活可見。當然,這里也可以引伸出這樣的意思:在和自然的斗爭中,指望老天恩賜的思想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后兩句照應次節,把禾稻同人的心境聯系起來作比較描寫。“把雙眼望望稻田”的細節,恰如一個特寫鏡頭,含有十分豐富的內蘊:有對禾苗現狀的關注;有對勞動(車水)效果的檢驗;有對禾稻和自己未來命運的擔憂……。然而一切都是令人失望的:“禾稻如同心境:焦焦焦!”這里的比喻用得十分巧妙:既說明人的心境像禾稻一樣,早被炎陽烤焦了;也說明禾稻像人的心境一樣,正在焦灼地盼著下雨……。天旱是“焦”,憂慮也是“焦”,詩人在這里把“外焦”和“內焦”結合得天衣無縫,真是好極了。而結尾又用一個“焦”字作疊音處理,既是語氣的加重,又是意蘊的強調,也是恰到好處。
上一篇:《路·[臺灣]許達然》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車禍·[臺灣]羅門》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