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實起虛接》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此首前兩句就題起,實寫法;后兩句從題外另生一意,虛寫法。凡落筆總宜于虛處摩蕩,所謂翻空而易奇,語征實而難巧也。(朱寶瑩《詩式》卷二)
【詩例】
山房春事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解析】
大凡成功的藝術形象,總是實(現實的直接性)與虛(間接性的聯想與想象)的和諧統一。我國古代文藝家認為詩歌創作不宜太實,虛實結合,才能成為好詩。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寫景述事,宜實而不泥乎實。有實用而害于詩者,有虛用而無害于詩。此詩之權衡也?!敝x榛還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 ‘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娡粰C杼,司空為優?!焙我浴八究諡閮灐蹦?顯然,司空曙的兩句詩除兩幅畫面(具體的、實的景物)外,還包含有第三個意義(人的情思),這種寫法,古人概括為“化實為虛”,亦即黃宗羲在《景州詩集序》中說的“以景為實,以意為虛”。岑參的這首《山房春事》也是化實為虛的范例。
“梁園”是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的一座豪華宮苑,又名兔園,俗名竹園,故址在今河南商丘縣東。據《西京雜記》載,梁園內宮觀相連,延亙數十里,山水亭臺,佳木奇花,珍禽異獸,應有盡有。當年,梁孝王在此延攬賓客,枚乘、司馬相如等一代文豪都曾應召而至。每當春日來臨,這里百鳥爭鳴,繁花似錦,朱輪華轂,川流不息,衣冠往來,笙歌時起。隨著歲月流逝,昔日繁華如過煙云,俱為烏有。詩人游歷此地,有感于今昔巨變,遂作此詩。
詩歌以實寫領起,開頭兩句描繪出遠眺所見的蕭條之狀:仰望空中,烏鴉在暮色中撲翅亂飛;極目平視,偌大個名園遺址唯見兩三戶人家。句中引人注目的是“亂飛鴉”和“三兩家”,前者暗示園廢無人,后者則表明豪華宮觀蕩然無存。作者將暮色蒼茫中的尋常景物捕捉入詩,畫面雖是具體而直觀的,但極富深意。這塊歷史上的名勝之地,昔日舞影翩躚,徹夜笙歌,眼下烏鴉亂飛,聒噪一片;昔日樓臺結綺,延亙幾十里,如今落得尋常人家,寥寥數戶。兩幅畫面就像電影中的蒙太奇,引導讀者在具體的形象中領悟到一個歷史真實——歲月無情,繁華易逝。
名園已廢,繁華已歇。詩的下半首倘若拘泥于目力之所見,就眼前的衰敗之狀再作渲染,或許會落入淺露平實的窠臼。末二句妙在化實為虛,虛處見意,把筆觸轉向名園遺址上繁花綴枝的“庭樹”。詩人情由境遷,想象庭樹早在名園盛時就已遍植園內,如今,曾在樹下縱情作樂的公子王孫早已不復存在,然而庭樹歷盡滄桑,至今蔥蘢,它們不知豪奢已逝,人已去盡,依舊在春風吹拂之際,開出當年的繁花。兩句中 “不知”與 “還發”一呼一應,開合相關,既賦予庭樹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又足以喚起讀者對昔盛今衰、滄桑巨變的深沉思索。岑參此詩以實寫起,以虛寫結,虛因實的規范而不空不玄,實因虛的聯想生發而避免了遺神取貌。虛實相生,大大開拓了詩的意境。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起用出生》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倒裝說入》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