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轉接靈便》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前四語寫春日之景,精工可愛;用“獨有”二字便轉到自家身上,靈便可喜。末二句無限感慨,在二“狂”字中發泄。(岳端《寒瘦集》)
【詩例】
春日有感
雨滴草芽出,一日長一日。
風吹柳線垂,一枝連一枝。
獨有愁人顏,經春如等閑。
且持酒滿杯,狂歌狂笑來。
【解析】
這是一首感興詩。正如岳端所說,“前四語寫春日之景”。這景中有“雨”有“草”、有 “風”有 “柳”,而 “滴”、“出”、“長”和 “吹”、“垂”、“連”這六個動詞和形容詞更用得精確而工巧,使春日之景顯得勃發可愛,令人陶醉。至此看來,這樣的春景在詩人的心里引起的當是十分歡欣愉快的感覺吧!而這種感覺形之于“顏”又當是春風滿面、風光無限、不同尋常的了?
然而,下半首卻以 “獨有”二字開頭,異峰突起,輕靈一轉: “獨有愁人顏,經春如等閑。”于是便點出了詩題《春日有感》的“感”乃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愁”感。這“愁”當是這首詩的“詩眼”吧! 你看,因胸中有“愁”而使自己的面顏雖已經春卻毫無春色,如同平常,可見其“愁”之甚了;而那個“獨”字更點出了詩人的無限孤寂,令人感傷! 至此,題中之義似已寫完。然而且慢!更有席卷狂濤駭浪的神來之筆在后:“且持酒滿杯,狂歌狂笑來。”其愁無法排遣,郁積于胸,于是借酒澆愁,然而,“舉杯澆愁愁更愁”,于是由 “愁”而“狂”,“狂”而“歌”,“狂”而“笑”,這“春感”已似“黃河之水天上來”,洶涌澎湃,浩浩蕩蕩,一瀉千里,無可阻擋。愁極而歌,而狂歌,愁極而笑,而狂笑,“狂歌狂笑來”,這兩個“狂”字一現,便極其有效地把“愁人”心中的愁悶、苦澀和孤寂之情推向了最高峰,其“無限感慨,在二 ‘狂’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泄”,岳端之評實為確論。而由于末句中的這兩個“狂”字,便使第五句中作為“詩眼”的那個“愁”字顯得有些蒼白了。如果說“愁”字確為“詩眼”,那么它只是“眼白”而已,而這兩個“狂”字便是眼中之 “珠”!
以 “狂”寫“愁”,這正是這首詩之所以讓人讀來覺得“可愛”、“可喜”的緣由。岳端所說的“靈便可喜”是在評論“獨有”二字在詩的上下兩半中所起的轉接作用而說的:“轉”,是由春景轉向春愁;“接”,除了指把春景與春愁相接之外,更指與末二句“持酒”、“狂歌”、“狂笑”相接。岳端之“可喜”,純指詩中轉接技巧之“靈便”而言,否則,詩人“愁”極而“狂”,則評家“喜”從何來?“獨有”二字轉接之靈便,該也包括“獨有”二句吧。這種作用,可以從有“獨有”二字(包括二句)看出,更可從無“獨有”二字(包括二句)看出。設若“獨有”二字(包括二句)刪去,則前四句之春景便純為喜人之景,再接末二句“且持酒滿杯,狂歌狂笑來”便是以酒助興,“狂歌狂笑”便純為狂喜了。“狂喜”與“狂愁”是有霄壤之別的兩種情感的極端。可見,作為評論家的岳端一眼看出 “獨有”二字所起的靈便的轉接作用,是頗具慧眼的。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承筆銜接》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轉用離脫》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