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七貴
【出典】 《文選》卷一○晉·潘安仁(岳)《西征賦》:“窺七貴于漢庭,诪一姓之或在。”唐·李周翰注:“漢庭七貴,呂、霍、上官、丁、趙、傅、王,并后族也。”《北史》卷七一《隋越王侗傳》:“以段達為納言、右翊衛大將軍、攝禮部尚書,王世充為納言、左翊衛大將軍、攝吏部尚書,元文都為內史令、左驍衛大將軍,盧楚亦內史令,皇甫無逸為兵部尚書、右武衛大將軍,郭文懿為內史侍郎,趙長文為黃門侍郎,委以機務,為金書鐵券,藏之宮掖。于是洛陽稱段達等為‘七貴’。”
【釋義】 西漢有七個貴盛的家族,世稱“七貴”。隋皇甫無逸等七人官居顯要,也有“七貴”之稱。后世常用以泛指權貴。
【例句】 又何嘗,貪七貴,慕三喬。(馮取洽《水調歌頭·四月四日自壽,用玉林韻,兼效其體》2658)這里以“七貴”為喻,表示自己不羨慕榮華富貴。
上一篇:典故《七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七還九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