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劉邦澤中斬蛇》鑒賞
(節自 《高祖本紀》)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①,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 “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余人。高祖被酒②,夜徑澤中③,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 “前有大蛇當徑,愿還。” 高祖醉,曰: “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④,徑開。行數里,醉,因臥。
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⑤,人問何哭。嫗曰: “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 “嫗子何為見殺?” 嫗曰: “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⑥,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笞之,嫗因忽不見。后人至,高祖覺。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嘗曰: “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⑦。呂后與人俱求⑧,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 “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⑨。”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⑩,多欲附者矣。
【譯文】 漢高祖做亭長的時候,曾替縣衙送一批囚犯去酈山,在路途中,很多囚犯逃跑了。高祖暗自思量,如此下去,到了目的地,囚犯都要逃光的。到了豐西澤中,他就停下喝酒。到了夜里,他便把被捆綁的囚徒都解開,并對他們說: “你們都逃吧,我也從此銷聲匿跡了。” 囚徒中的壯士愿意跟隨他的有十多個。高祖醉了酒。夜里,他們從澤中小路逃亡,派一人先行探路。先行者回來報告說: “前面有一條大蛇擋路,請退回去吧。” 此刻高祖喝醉了,說: “壯士行走,怕什么!” 于是,直向前走,并拔出劍來把蛇斬了。蛇便分成兩段,路暢通了。走了幾里路,因為酒醉未醒,便在路旁睡下。
后面路經這條道的行人,走到斬蛇的地方,見一老婦夜里在那兒哭。這人問她哭什么,老婦說: “有人殺了我兒子,所以哭。” 這人又問: “你的兒子為什么被殺?” 老婦說: “我的兒子就是白帝子,他化作蛇橫在路上,而今被赤帝子殺死了,所以哭。” 這人認為老婦說的話不可信,想打她,然而那老婦卻忽然不見了。這人走到高祖睡覺的地方,高祖一覺醒來,他便把其所見告訴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興,很自負,那些跟從他的人,也一天比一天敬畏他。
秦始皇帝曾說: “東南方向有天子氣象。” 因此,他便東游想以此鎮壓住它。高祖懷疑自己有天子征象,就趕緊逃亡,隱藏于芒碭兩山之中。呂后和高祖的從人一起去尋找高祖,常常能找著他。高祖很奇怪,便問她如何找著的,呂后說: “你所處居的上空,時常有云氣,所以,朝那云氣方向走去,常常找得著你。” 高祖心中十分高興。沛地的子弟有聽說這事的,大多都想去投奔他。
【鑒賞】 歷來的政治野心家總是要編造種種神異怪誕之說,大造輿論,妖言惑眾,把自己打扮成“天人” 的化身,“圣神” 的代表,以籠絡欺騙群眾,為其所用。劉邦亦不例外,司馬遷在本文中描述的 “斬蛇”之說,便是如此,也許他是這種欺騙伎倆的始作俑者。
司馬遷在本文里寫出了劉邦 “斬蛇”事件的始末。(一) 送徒酈山,徒多逃亡,只好順勢放走所送之徒,從者十余人。飲酒而醉。(二) 令一人前行,發現大蛇擋道,劉邦乘醉而斬蛇。(三)不久,一路人告訴他一老嫗夜哭,言赤帝子斬了她的兒子白帝子。劉邦“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四) 秦始皇東游,欲鎮東南“天子氣”,劉邦疑為自己,隱于芒、碭山中。而其妻呂雉及隨從能找到他,其理由是他居所上有 “云氣”。于是,沛中子弟便多依附于他。這里,疑問多多,劉邦為什么不一起走,而先令一人前行? 為什么 “斬蛇”之后不遠走,而裝醉臥在路邊? 為什么發現老嫗的路人能趕上劉邦,而偏偏把老嫗之話告訴他?為什么去山中尋找他的不是別人,偏偏是他的妻子和隨從? 可見這一切都可能是劉邦的巧意安排。所以,在本文里,司馬遷對劉邦的造言妖異,自托圣神,表示出厭惡之情和憎惡之感。
注釋
①豐西:秦地名。②被酒:醉酒。③徑: 小道。④兩: 兩段。⑤老嫗: 老婦。⑥白帝: 蛇神。據說,秦文公曾夢見蛇,專門在酈山建畤祭白帝。赤帝: 神名,南之神叫赤帝,這里暗指高祖。⑦芒、碭 (dang): 兩座山名,在安徽省碭山縣東與河南省永城縣接界。⑧呂后: 漢高祖之妻,名雉。⑨季: 漢高祖的字。他姓劉,名邦,字季。⑩沛: 秦縣名,故城在今江蘇省沛縣東。
上一篇:《史記·繆公霸西戎》鑒賞
下一篇:《史記·漢文帝除誹謗之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