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琴》
置琴曲機上,慵坐但含情。
何煩故揮弄,風弦自有聲。
【賞析心得】
將琴置于機架上,靜靜地坐在它面前,只要你思潮澎湃、飽含情感,心底自然會彈起悅耳迷人的曲調。如果你情緒不穩,強打精神,心煩意亂地彈奏,甚至賣弄所謂的彈琴技能,那效果可能就糟了。其實,你還不如順其自然,讓微風輕輕吹來,琴弦自己就會奏出美妙的聲音。表面看,詩意就是這樣簡單。但對于一位步入老年、閱歷豐富的大詩人而言,那他對琴的理解就充滿哲理和玄機了。琴是抒情之樂器。可以說,詩人既是琴又是彈琴者。從步入社會起,所作所為,就是彈奏樂曲,到老時回頭一看,一生作為,效果有好有壞。仔細回味,你還不如逐時代潮流,順其自然,讓自己的人生之琴隨風彈奏呢。白居易的人生不就是如此嗎?白居易十六歲就寫出“草詩”,轟動京華,他是一架好琴,也是擅長音律的彈琴人。在他風華正茂的青春十年,指斥時弊、為民請命,“秦中吟”“新樂府”曲調靡行天下。然而,打擊也隨之而來,他說“始得于文章,終得罪于文章”,琴再好,彈得再賣力,效果并不佳,只落得個流放江州,思想苦悶。他悔恨自己“三十氣太壯,胸中多是非”。后來他學乖了,遠離是非,“隨風彈琴”。“甘露之變”,他置身度外,保住了老命;杭蘇兩州,游夠了山水;洛陽十八年,閑適養老,隨遇而安。所以,他不無自得地說:“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刺史二千石,亦不為賤貧。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同年登第者,零落無一分。親故半為鬼,僮仆多見孫。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歡欣。”(白居易詩《南亭對酒送春》)一句話,隨風彈琴,健康長壽,他活到了七十五。當然,白居易受打擊后,遁世消極,比詩友劉禹錫尚差一個檔次。但話又說回來,在黑暗的封建時代,他能潔身自好,力所能及地為老百姓辦點事,這就很難得了。
上一篇:杜牧《遣懷》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