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浮家泛宅
典源出處 《新唐書·張志和傳》:“ (張志和) 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著《玄真子》,亦以自號。”“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 (zha) 間。’”
釋義用法 唐張志和來拜訪顏真卿,顏真卿看他的船破漏,欲給他改換住處。張志和說,他愿意以船為家,往來于江湖間。(苕、霅,均為溪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內。) 后用此典形容隱居江湖,四處漂泊。
用典形式
【志和舟】 宋·陳與義:“未辦志和舟,且洗子荊耳。”宋·陸游:“千里風塵季子裘,五湖煙浪志和舟。”
【泛宅船】 明·瞿式耜:“烽煙不隔還鄉夢,琴鶴相將泛宅船。”
【泛宅浮家】 宋·胡仔:“泛宅浮家,何處好,苕溪清境。”宋·陸游:“老身長子知無憾,泛宅浮家苦未能。”元·韋居安:“楊柳外,羨泛宅浮家,當日玄真子。”
【浮家泛完】 宋·張元干:“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曉。”宋·胡舜陟:“今我綠蓑青箬笠,浮家泛宅煙波逸。”明·瞿式耜:“質硯典衣聊過日,浮家泛宅豈須船?”
【敝舟以為家】 明·高啟:“敝舟以為家,來往無定蹤。”
上一篇:詩詞典故《浮丘迎子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渡淮橘成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