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2)。
思君如滿月(3),夜夜減清輝(4)。
【注釋】
(1)自君之出矣: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建安詩人徐干《室思》:“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辭。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離皆復會,君獨無返期。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后人多以“自君之出矣”為題,專吟婦女對遠行未歸丈夫的思念。
(2)理:從事。殘機:沒有織完布匹的布機。此處指勞動婦女進行紡紗織布的生產作業。
(3)滿月:農歷每月十五的月亮,是寫婦女的思念如月滿則虧的自然現象。此處是說婦女對遠行的丈夫深切思念,日漸憔悴,容貌一天天瘦損,就像月滿欲虧。
(4)清輝:月亮的光輝。
【賞析心得】
這是一首以女子口吻,深切思念出門在外丈夫的愛情小詩。首句“自君之出矣”,引用樂府舊題,建安詩人徐干《室思》中的一句詩。全詩為:“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辭。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離皆復會,君獨無返期。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徐詩借浮云、流水來抒發思婦的想念。張詩則借“殘機”“滿月”“清輝”來抒發織女的想念之情,在徐詩上突破發展,構思更為新穎、巧妙和貼切。君出有多久?詩中未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人在家,上機織布,來回穿梭,心神不定,思夫之情,波瀾起伏,布是織不下去的。時間稍久,夫出機殘,人去樓空,寂寥空虛,這個家顯得十分衰敗冷清。織女唯一能做的就是對天望月,心中默默地表白:我就像那十五的皎皎圓月,潔白無瑕、完美無缺、忠貞不渝,癡心等待你的回歸。而忘情的你呢,卻久久不歸、杳無音訊。“夜夜減清輝”,就像滿月漸虧,天天人消瘦,容顏見憔悴。織女哀嘆交織,如怨如訴,婉轉含蓄,真摯動人。小小一首詩,傾灑多少情!詩人推陳出新,思路之巧令人叫絕。
此詩寫作時間不詳。但在罷相之后,被貶荊州所作的可能性很大。若是這樣,那作者就另有深意了。也許詩人自喻思婦,深情如滿月,一腔報君恩,得到的卻是“丈夫”漸行漸遠,沉湎酒色,聽信小人難以返回。結果是滿月減清輝,虧成“殘月”;“不復理殘機”,布機成“殘機”;“英姿瀟灑”的詩人,也因年華老去而成“殘花”,君臣之情也被阿諛奉承之心所取代,變成“殘情”。很明顯,這個所謂的“丈夫”,不就是早期的玄宗變為后期的明皇嗎?遠行不歸,不就是勵精圖治淪為縱欲享樂的思想背離嗎?可惜的是,月亮的清輝夜夜減少,最終會消失;人的生命短促,天天思念,生命也會結束。詩人貶在荊州,沒兩年就與世長辭了。唐明皇在此之后二十二年的漫漫帝王人生中,連用李林甫、楊國忠兩個小人,歷經安史之亂,絞殺了自己心愛的貴妃,一路遠行到西蜀成都,最后與自己的兒子肅宗同歸于盡于寶應元年(762)。唐玄宗只有在歷經苦旅之后,才想起當年張九齡苦苦的勸告、耿耿的忠心。而這時,九齡已作古多年。玄宗只有一邊流著混濁的淚水、一邊派人去曲江祭奠他的亡靈。但是歷史不可逆轉,唐朝盛世已永不回歸了。
上一篇: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王建《宮人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