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樂毅列傳第二十·樂閑居燕三十馀年,燕王喜用其相栗腹之計[1],欲攻趙,而問昌國君樂閑?!疯b賞
樂閑曰:“趙,四戰(zhàn)之國也[2],其民習兵,伐之不可?!毖嗤醪宦?,遂伐趙,趙使廉頗擊之,大破栗腹之軍于鄗[3],禽栗腹、樂乘[4]。樂乘者,樂閑之宗也[5]。于是樂閑奔趙,趙遂圍燕。燕重割地以與趙和,趙乃解而去。
燕王恨不用樂閑,樂閑既在趙,乃遺樂閑書曰:“紂之時[6],箕子不用[7],犯諫不怠[8],以冀其聽;商容不達,身祇辱焉[9],以冀其變。 及民志不入,獄囚自出[10],然后二子退隱。故紂負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11]。何者?其憂患之盡矣[12]。今寡人雖愚,不若紂之暴也;燕民雖亂,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語,不相盡,以告鄰里[13]。二者[14],寡人不為君取也?!?/p>
樂閑、樂乘怨燕不聽其計,二人卒留趙。趙封樂乘為武襄君。
其明年,樂乘、廉頗為趙圍燕,燕重禮以和,乃解。
后五歲,趙孝成王卒[15]。襄王使樂乘代廉頗[16]。廉頗攻樂乘,樂乘走,廉頗亡入魏。其后十六年而秦滅趙。
其后二十馀年,高帝過趙[17],問:“樂毅有后世乎?”對曰:“有樂叔?!备叩鄯庵畼粪l(xiāng)[18],號曰華成君。華成君,樂毅之孫也。而樂氏之族有樂瑕公、樂臣公[19],趙且為秦所滅,亡之齊高密[20]。樂臣公善修黃帝、老子之言,顯聞于齊,稱賢師。
【段意】 寫樂毅子樂閑在燕不為王所用,效其父回歸趙國,以及樂氏宗姓在趙的情況。
注釋
[1]燕王喜:燕惠王孫,公元前254—前222年在位。[2]四戰(zhàn)之國:四面受敵之國。趙西接秦、樓煩,南接韓、魏,東接燕、齊,北接匈奴,常與之作戰(zhàn),故稱。[3]鄗(hao)趙邑名,故址在今河北柏鄉(xiāng)縣北。[4]禽:同“擒”。[5]宗:同祖的族人。[6]紂:商末暴君。即帝辛,名受。[7]箕子:紂的叔父,官至太師,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東北)。因直諫觸怒紂王,被囚。[8]犯諫:敢于冒犯君主威嚴直言進諫。[9]商容:紂王的賢臣,因忠直被黜。祇(qi):通“疧”,病。商容三句謂商容不得志,身遭凌辱,仍希望紂王改變主意。[10]民志二句:言商朝政治的腐敗和混亂:民愿不能上達,法官失職,罪犯從獄中跑出。[11]故紂二句:因此紂王蒙受了夏桀暴虐的罪名,而箕子、商容兩人則留下了忠臣賢圣的好名聲。桀:夏末暴君。累:惡名。[12]其憂患之盡:指箕子、商容盡了憂國憂民的職責。[13]室:家庭內(nèi)部。語:爭吵,此三句怨樂閑棄燕奔趙,是將家丑告知鄰里。[14]二者:指樂閑奔趙和宣君過兩件事。岡白駒曰:“輕棄寡人,而往他國,非厚道之誼。不教不及,而明其過,非臣子之情。”(見《史記會注考證》)。[15]趙孝成王:趙惠王子,名丹。公元前265—前245年在位。[16]襄王:即趙悼襄王,孝成王子,公元前244—前236年在位。[17]高帝:漢高祖劉邦。[18]樂鄉(xiāng):本為趙邑,漢置縣。故地約當今河北冀縣。[19]樂瑕公:不詳。樂臣公:趙人,好黃老,不仕趙,趙亡東到齊。[20]高密:縣名,故址在今山東高密西南。
上一篇:《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蔡澤少得間[1],因》鑒賞
下一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