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1]。》鑒賞
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2],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3]。平原君怒,將殺奢。奢因說曰[4]:“君于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5],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于天下邪?”平原君以為賢,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6]。
秦伐韓,軍于閼與[7]。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焉,樂乘對如廉頗言[8]。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9],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兵去邯鄲三十里,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軍武安西[10],秦軍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振[11]。軍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趙奢立斬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增壘[12]。秦間來人,趙奢善食而遣之[13]。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里而軍不行,乃增壘[14],閼與非趙地也。”
趙奢既已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15],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軍壘成,秦人聞之,悉甲而至[16]。軍士許歷請以軍事諫,趙奢曰:“內之[17]。”許歷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18],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19]。不然,必敗。”趙奢曰:“請受令。”許歷曰:“請就鐵質之誅[20]。”趙奢曰:“胥后令邯鄲[21]。”許歷復請諫,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后至者敗[22]。”趙奢許諾[23],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后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24]。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
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歷為國尉。趙奢于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段意】 為趙奢傳。主要表現了趙奢兩方面的才能:一是治國之能吏。雖身為小稅官,但治法嚴謹,即使是平原君家也不茍且,不惜以身殉法;終于說服平原君,并得到舉薦,治國賦而使趙民殷國富。二是出色的軍事才干。力排眾議率兵救韓,用反間計及許歷的計策出奇致勝,大破秦軍解閼與之圍,得賜號為馬服君。
注釋
[1]田部吏:征收田租的官吏。[2]治:懲治。[3]用事者:管事的人。[4]因說:趁機陳述。[5]奉:遵從。如:按照,依從。上下平:上下公私等各方面都安定。[6]府庫實:國庫充實。[7]軍:駐扎。[8]樂乘:本燕將,樂毅族人,時去燕留趙,后趙封為武襄君。如:像。[9]譬:比喻。[10]武安:今河北省武安縣。[11]形容秦軍聲勢之大,操練之聲使武安城所有房屋的瓦片全都振響。勒:令。[12]侯:斥侯,偵察兵。堅壁:堅守軍營。壁:軍營的圍墻,即軍營。壘:軍營的防護墻等建筑。[13]間:間諜。[14]乃:卻,竟然。[15]卷甲而趨之:束甲輕裝奔向秦軍。甲:鎧甲。[16]悉:全。悉甲:指全副武裝全軍出動。[17]內之:使之入內。[18]意:意料。[19]厚集其陣:重點集中趙的兵力。[20]就鈇質之誅:受死刑。鈇:鍘刀。質:同“锧”,殺人時墊在下面的砧板。[21]胥后令邯鄲:待以后聽從趙王的指令。胥:同“須”,等待。邯鄲:為趙都,意指趙王。[22]據:占據。[23]許諾:同意。[24]縱:發,放。
上一篇:《史記·樂毅列傳第二十·樂閑居燕三十馀年,燕王喜用其相栗腹之計[1],欲攻趙,而問昌國君樂閑.》鑒賞
下一篇:《史記·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頃之[1],燕昭王卒[2],惠王立[3],與樂毅有隙[4].》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