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秦倡侏儒優(yōu)旃》鑒賞
(節(jié)自 《滑稽列傳》)
優(yōu)旃者,秦倡侏儒也①。善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時,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②。優(yōu)旃見而哀之,謂之曰: “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 “幸甚!”優(yōu)旃曰: “我即呼汝,汝疾應曰諾!” 居有頃,殿上上壽呼萬歲。優(yōu)旃臨檻大呼曰: “陛楯郎!” 郎曰: “諾!”優(yōu)旃曰: “汝雖長,何益! 幸雨立。我雖短也,幸休居。” 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③。
始皇嘗議欲大苑囿④,東至函谷關,西至雍、陳倉⑤。優(yōu)旃曰:“善,多縱禽獸于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 始皇以故輟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⑥。優(yōu)旃曰: “善。主上雖無言,臣固將請之。漆城雖于百姓愁費,然佳哉! 漆城蕩蕩,寇來不能上。即欲就之,易為漆耳,顧難為蔭室⑦。”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居無何,二世殺死,優(yōu)旃歸漢,數(shù)年而卒。
【譯文】 優(yōu)旃這人是秦時的一個矮子樂伎。他善于說笑話,然而,他的笑話是合乎正道的。秦始皇時,一天,擺好酒宴就天降大雨,那些站在宮殿臺階下欄桿邊露天值班的警衛(wèi)們,個個被雨淋而受涼。優(yōu)旃見此情形,很可憐那些人,就對他們說: “你們想休息嗎?” 宮殿臺階下的人都說: “很想呀!” 優(yōu)旃說:“我一呼喊你們,你們急忙回答說 ‘有’!” 過了一會兒,宮殿上,群臣給始皇敬酒,高呼 ‘萬歲’。優(yōu)旃走近欄桿大聲呼喊道: “臺階下的男兒們!” 男兒們回答道: “有!”優(yōu)旃吼道: “你們雖然高大,有什么好處! 只宜站立在大雨中。我雖長得矮小,倒宜在此休息。” 于是,始皇允許他們可以減半值班,輪流接替。
始皇曾經(jīng)與群臣商議,打算擴大狩獵場,東面從函谷關起,一直到西面的雍地、陳倉一帶。優(yōu)旃說: “很好呀! 多多的放些禽獸在獵場中。若是賊寇從東方打來,可以命令麋鹿用角去抵觸他們就足夠了。” 始皇因聽了此話,感到是在諷諫他,便停止了這項工程。
二世即位后,他又打算用漆涂飾秦的城墻。優(yōu)旃說: “很好呀! 你雖然還沒說起這事,我原本也要請求做這事了。漆涂城墻雖然對于百姓來說,為捐費而愁苦,然而它很美呀! 漆了的城墻多漂亮呀,城墻很光滑,賊寇來了爬也爬不上來。即使想做成功它,涂漆是很容易做的,最難的事是,找不到將漆了的城墻置進去蔭干的屋子。” 于是,秦二世聽此話后笑了,因而停止了漆城。過了沒有多久,秦二世被殺死,優(yōu)旃歸漢朝,幾年后死了。
【鑒賞】 優(yōu)旃,秦時表演歌舞的藝人,他雖身材矮小 (侏儒),其貌不揚,但他善說笑話,且在笑談中諷喻當時的國計民生大事,被稱為“合于大道”。本文選取三事,均因他的諷刺而使皇帝改正了其錯誤的決策,表現(xiàn)優(yōu)旃關心群眾疾苦,制止皇帝勞民傷財?shù)牟涣贾e。
(一) 關心侍衛(wèi)。一次,秦始皇請人飲酒,天下大雨,侍衛(wèi)站在階下被雨淋透。優(yōu)旃很同情他們,問他們: “你們想休息么?”侍衛(wèi)均回答 “愿意!”優(yōu)旃又說: “你們等著,當我喊你們時,你們就答應一聲 ‘諾’。” 果然,當下面給秦始皇獻酒,大家高呼“萬歲”時,優(yōu)旃靠著欄桿大喊: “侍衛(wèi)的!”侍衛(wèi)們答應一聲 “諾”,與 “萬歲”呼聲形成對照,然后優(yōu)旃說: “你們身高有何用,不過在雨中站立罷了; 我雖然矮小,卻在這里不淋雨休息哩!” 秦始皇聽見優(yōu)旃的話,便下令叫階下的侍衛(wèi)只需一半守衛(wèi),另一半上階休息,然后輪換。
(二) 制止修大苑囿。秦始皇想修一個大獵場,東到函谷關,西到雍縣、陳倉縣。優(yōu)旃知道后,就對秦始皇說: “很好! 在園里多養(yǎng)些禽獸,敵人來了,就叫麋鹿去觸死他們就行了!”秦始皇感到這是在諷刺他勞民傷財,不重邊防重園林,于是下令作罷。
(三) 制止漆城。秦二世時,又想把城墻漆過。優(yōu)旃聽說,又諷刺道: “很好! 漆城墻雖然百姓費財費力,怨憤不滿,卻美觀光滑,盜賊來了,爬都爬不上,可惜找不到將城墻搬進去蔭干的屋子!”秦二世一笑,此議作罷。
上述三件小事,可看出優(yōu)旃詼諧幽默的性格,但他在笑聲中所談的都是大事、要事。文章通過其生動活潑的語言,盡顯其諷刺的才能。
注釋
①倡: 樂伎; 藝人。侏儒: 矮小的人。②陛楯者: 在宮殿臺階下欄桿邊露天站立的值班警衛(wèi) 陛,即宮殿的臺階。楯,即欄桿。沾寒: 淋雨受涼。③得半相代:減半值班,更換接替。④大: 擴大。苑囿: 皇帝射獵場。⑤雍: 古地名,春秋時秦都,漢置縣。故址在今陜西省鳳翔縣南。陳倉: 古地名,秦時置縣,故址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⑥漆其城: 用漆涂飾城墻。⑦蔭室: 蔭干漆器的房屋。因凡是器物剛涂漆時忌日曬,必須放在透風而曬不到太陽的地方蔭干。
上一篇:《史記·灌將軍二三事》鑒賞
下一篇:《史記·東方朔,避世于朝的隱士》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