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直曲塞[1],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鑒賞
作《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節衣食為百吏先。作 《平津侯列傳》第五十二。
漢既平中國,而佗能集楊越以保南藩[2],納貢職。作《南越列傳》第五十三。吳之叛逆,甌人斬濞,葆守封禺為臣[3]。作《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燕丹散亂遼間,滿收其亡民,厥聚海東,以集真藩,葆塞為外臣[4]。作《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請為內臣受吏。作《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子虛》之事,《大人》賦說,靡麗多夸,然其指風諫,歸于無為。作《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黥布叛逆,子長國之,以填江、淮之南,安剽楚庶民[5]。作《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說,長孺矜焉;好薦人,稱長者,壯有溉[6]。作《汲鄭列傳》第六十。
注釋
[1]直:打通。[2]佗:南越王趙佗。[3]葆:通“保”。[4]葆塞:保衛邊塞。[5]剽:輕疾勇猛。[6]溉:通“概”,氣節。此句“壯”當作“莊”,指鄭莊。
上一篇:《史記·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能信意強秦[1],而屈體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諸侯.》鑒賞
下一篇:《史記·仆聞之,修身者智之府也[1],愛施者仁之端也[2],取予者義之符也[3],恥辱者勇之決也[4],立名者行之極也[5].》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