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解學(xué)士文集
詩文別集。十卷,其中詩四卷。明解縉撰。解氏冤死后,家被籍沒,詩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順(1457—1464)初,黃諫慕其人,方始輯其遺稿。黃在序中曾縷述輯解縉詩文之難。縉天才駿發(fā),屬文作詩多不留稿,另外由于縉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冒名頂替之作亦頗不少。黃諫初編,僅在京師“遍求士大夫家及聞人口誦而錄之”,加自己所藏者,共得古、今詩二百五十五首、文十七篇,編校成集,分為六卷,托人刊刻。此為縉身后第一個(gè)詩文集刻本。六卷本行世后又從友人手中及解縉經(jīng)行之地收錄一些解縉詩文,按地里歲月遠(yuǎn)近編為三十卷,名為《解學(xué)士先生文集》,刊于天順八年(1464),前有黃諫、蔡朔二序。此本傳世較少,近世藏書家很少寓目,可想在明代流播似亦未廣。明世宗嘉靖(1522—1566)間,羅洪先與縉從孫解桐在三十卷本基礎(chǔ)上(從此本首錄黃、蔡二序,可知羅、解曾見黃氏刻本),蒐輯散亡,稍剔其偽,重編縉集,分為十卷,其中詩集部分,先將應(yīng)制之作另編一卷,排在集首,其他按體編排,依次為四古、五古、五律、五絕、五排、七古、七絕、七律、賦、詞等。此本刊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傳世稍多。清圣祖康熙間,縉十世孫解悅重編解集,并加補(bǔ)葺校勘,厘為十六卷,詩五卷,刊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另有清高宗乾隆(1736—1795)間刊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西河合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詩家鼎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