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鑒賞
有子曰遷。
遷生龍門[1],耕牧河山之陽[2]。年十歲則誦古文[3]。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4],窺九疑[5],浮于沅、湘[6];北涉汶、泗[7],講業齊、魯之都[8],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9];厄困鄱、薛、彭城[10],過梁、楚以歸[11]。于是遷仕為郎中[12],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13],還報命。
【段意】 司馬遷的青少年時代,主要寫二十壯游(目的在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注釋
[1]龍門:山名,在今陜西韓城東北。[2]河山之陽:指龍門山之南。[3]古文:指用秦以前古體字書寫的典籍,如《春秋》、《國語》等。[4]禹穴: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相傳禹會諸侯計功于此。[5]九疑:山名,在今湖南寧遠縣。[6]沅、湘:二水名,在湖南境內。[7]汶、泗:二水名,在山東境內。[8]講業:講習儒業。[9]鄉射:古代禮儀活動之一,有練武和選賢兩種目的。鄒:漢縣名,今山東鄒縣東南。嶧:山名,在今鄒縣東南。鄒嶧是孟子的故鄉。[10]鄱:同“蕃”,漢縣名,在今山東滕州境內。薛:漢縣名,在今山東滕州東南。彭城:今江蘇徐州。屬楚。[11]梁:今河南開封。[12]郎中:皇帝侍從人員,屬郎中令。[13]略:行視。邛:邛都,今四川西昌東。笮:笮都,今四川漢源東北。
上一篇:《史記·游俠列傳第六十四·魯朱家者,與高祖同時[1].》鑒賞
下一篇:《史記·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敢犯顏色以達主義[1],不顧其身.》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