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伍子胥列傳第六·太史公》鑒賞
怨毒之于人甚矣哉[1]!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2],況同列乎[3]!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4],何異螻蟻[5]。棄小義[6],雪大恥,名垂于后世。悲夫[7]!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8]?故隱忍就功名[9],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10]? 白公如不自立為君者[11],其功謀亦不可勝道者哉[12]!
【段意】 指出不可無端害人,結怨是可怕的事。對伍子胥能棄小義,暫時克制忍耐,終于報仇雪恥,成就功名,給予深情贊頌。對白公勝的復仇舉動,則認為有失宜之處。
注釋
[1]怨毒:怨恨。這句意思是:對于人來說,結怨是太可怕了。[2]行之于臣下:對臣下進行陷害而結下仇怨。[3]同列:指處在同等地位的人。即同事。[4]向令:假使。[5]何異螻蟻:與螻蟻之死有何不同。意謂死得毫無價值。螻蟻:螻蛄、螞蟻。[6]棄小義:拋棄小的道義。指伍員不聽使者以君命、父命相招,而毅然逃離楚國。[7]悲夫:因伍員一生事跡悲壯,故作者發出如此感嘆。[8]須臾:片刻。忘郢:忘記回郢都報仇。[9]隱忍就功名:忍受因苦以求功名有成。隱忍:克制忍耐。[10]烈丈夫:意志堅強、抱負宏偉的大丈夫。[11]自立為君:白公勝殺子西、子綦,劫惠王,“自立為王”。(《史記·楚世家》) [12]功謀:功績謀略。勝(sheng):盡。
上一篇:《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鑒賞
下一篇:《史記·張儀列傳第十·秦要楚欲得黔中地[17],欲以武關外易之[18].》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