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辛雜識》簡介|鑒賞
宋代文言軼事、志怪小說。宋周密撰。本書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說,內容大多記“瑣事雜言”、“頗猥雜”,它與周密的另一著作《齊東野語》相比,風格大致相類,體例殊不同,《野語》兼考證舊義,記朝廷大政之事多,而《雜識》辨訂者不多,十分之九是記載瑣事雜語,其中可以發現一些志怪類筆記小說。
“孕婦雙胎”,是一篇比較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說。這篇小說篇幅不長,但頗具故事性,其最顯著特色是,故事有頭有尾,敘述完整,情節發展出乎意料卻又入乎情理,故事中神的出場與活動自然而合人意。
故事開頭先交代了地點與人物——某縣村落間, 有一孕婦——直扣題目。這位孕婦每天要給在田間作業的丈夫送飯,送飯路上必經一座祠廟。本來,婦人給丈夫送飯,乃是鄉村農戶人家生活的常事,然作者在行文中有意點到了祠廟,自然引起了讀者的注意,為故事的展開帶出了懸念。繼之,故事即在祠廟——這個矛盾沖突的中心場所發展了。原來,祠廟前有一位常客:以占卜為業者,他每日見有孕婦經過,便萌生了邪念。按一般常理,卜者之邪念必欲奸婦無疑,然此故事不然,別出機杼: 卜者一日招呼孕婦共食餛飩,孕婦不疑,與其共入祠廟。至僻靜處, 卜者突說: “汝腹甚大,必雙生子也。”孕婦不解,何以知必生雙子? 卜者得寸進尺,提出可伸舌一驗,婦人果吐舌,不料卜者突用鉤子鉤舌,頓使婦人欲語不能、欲喊不得。故事到這里,可謂奇峰突起,令人驚異。繼而又寫了卜者此后的一連串行為動作:剖孕婦之腹、分解其尸體,烹尸以祀神、炙雙子作臘肉——手段之毒辣、殘忍,簡直無以復加,令人不忍卒讀。至此,作者勾畫出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愚鈍、貪食、無知的孕婦,狡詐、殘忍、狠毒的卜者;與此同時,一幅活生生的吃人慘圖也宛若目前。有趣味的是,作者在故事中穿插了神:先是卜者殺人后烹而祀神,接著是卜者之兇殘行為引起民憤,神降而捕之。以神顯威而懲罰兇手的情節作為故事的尾聲,既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也使小說的志怪色彩畢現。
“孕婦雙胎”的故事顯然有其不足之處,它的結尾表現了因果報應思想。最后卜者被神捕獲,解往縣中。故事落入了中國古代小說傳統的格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讓讀者為之一快。但是,故事的精心構思與安排,情節發展的出人意料與順理成章,人物刻劃的生動形象,確是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 《癸辛雜識》中表現同類題材的篇章還有一些,比較起來,“孕婦雙胎”更有代表性。
《癸辛雜識》一書包括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續集二卷、別集二卷。取“癸辛”之名,是因作者寫此書時居杭州癸辛街之故。雖然此書所記內容較雜,屬小說類,但其中可資考據的材料亦有,不可忽略它的史料價值。
上一篇:《電術奇談》簡介|鑒賞
下一篇:《白水素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