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云:“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述要] 庾闡(字仲初)從小有文名,他寫成《揚都賦》后,呈送給庾亮批評。庾亮因為親族關系,大加贊揚,說有了《揚都賦》,可與張衡的《二京賦》并而為三,也可與左思的《三都賦》合而為四了。于是人們都爭先恐后地抄寫,京都因此紙張都漲價了。可是謝安別具只眼,說:“哪里有這么好,這是房屋下面再造房屋,樣樣都模擬仿造,而不免貧乏淺薄。”
[事主檔案] 庾闡 晉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字仲初。少隨舅孫氏過江,母居項城。后為西陽王司馬羕太宰掾,遷尚書郎。蘇峻之難,出奔郗鑒為司空參軍。峻平,拜彭城內史,召為散騎侍郎,領大著作。出補 零陵太守。以疾征拜給事中,復領著作。作《揚都賦》,為世所重。
上一篇:《爾汝歌 孫皓 司馬炎》
下一篇:《屏后竊喜 袁枚 金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