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鑒賞
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1],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2],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3],相如見而說之[4],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與諸生同舍,相如得與諸生游士居數歲,乃著《子虛之賦》[5]。
【段意】 敘司馬相如早年入仕不遇,乃客游梁,與枚乘、鄒陽等交往,創作了《子虛賦》。
注釋
[1]以貲(zi)為郎:因家財多而得以擔任郎官。貲:財貨。郎:官名,有侍郎、郎中,為侍從之職。[2]武騎常侍:官名,屬郎中令,隨侍皇帝,掌守門戶,出充車騎。[3]鄒陽:著名文士,初從吳王劉濞,曾上書諫吳王謀反;后投梁孝王,受讒下獄,上書自陳冤屈,獲釋,被尊為上客。枚乘:西漢著名辭賦家,《七發》為其名作。莊忌:善詞賦,與枚乘、鄒陽同為梁孝王上客,忌名尤高。東漢史家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姓嚴。[4]說:同“悅”。[5]司馬相如在梁所作《子虛賦》,可能即為本傳所錄《天子游獵賦》之前一部分。后人遂分《天子游獵賦》為《子虛賦》、《上林賦》。
上一篇:《史記·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會梁孝王卒,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