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二月中,吳王兵既破[1],敗走,于是天子制詔將軍曰》鑒賞
“蓋聞為善者[3],天報(bào)之以福[4];為非者,天報(bào)之以殃[5]。高皇帝親表功德[6],建立諸侯,幽王、悼惠王絕無后[7],孝文皇帝哀憐加惠[8],王幽王子遂、悼惠王子卬等[9],令奉其先王宗廟[10],為漢藩國[11],德配天地[12],明并日月[13]。吳王濞倍德反義[14],誘受天下亡命罪人,亂天下幣[15],稱病不朝二十馀年,有司數(shù)請濞罪[16],孝文皇帝寬之[17],欲其改行為善[18]。今乃與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卬、濟(jì)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約從反[19],為逆無道[20],起兵以危宗廟[21],賊殺大臣及漢使者[22],迫劫萬民[23],夭殺無罪[24],燒殘民家[25],掘其丘冢[26],甚為暴虐[27]。今卬等又重逆無道[28],燒宗廟,鹵御物[29],朕甚痛之[30]。朕素服避正殿[31],將軍其勸士大夫擊反虜[32]。擊反虜者,深入多殺為功,斬首捕虜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殺之[33],無有所置[34]。敢有議詔及不如詔者[35],皆要斬[36]?!?/p>
【段意】 本段記錄了漢景帝向?qū)④妭兿逻_(dá)的剿殺反賊的命令。命令的主要內(nèi)容是:高皇帝表彰功德建立了許多王國。趙幽王、齊悼惠王沒有后代,文帝賜封他們的庶子劉遂、
劉卬繼承王位。高帝、文帝的恩德可以和天地相比。吳王劉濞背德棄義,收容天下逃亡的罪人,擾亂貨幣制度,二十多年稱病不朝。文帝寬容了他,想要他改惡從善。但他們現(xiàn)在卻聯(lián)合起來反叛朝廷,殺害無辜,焚燒祖廟,搶劫祖廟器物,挖掘墳?zāi)梗锎髳簶O。將軍們應(yīng)當(dāng)勉勵官兵追剿反賊。敢議論、違反詔令的,腰斬。
注釋
[1]破:敗。[2]制詔:皇帝的命令。這里用作動詞,意為發(fā)布命令。[3]蓋:大概。為善:做好事。[4]報(bào):回報(bào),報(bào)答。福:幸福。[5]非:壞事。殃:災(zāi)禍。[6]高皇帝:漢高祖劉邦。表:表彰。[7]幽王:漢高帝六子劉友。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封淮陽王,惠帝元年(前194年)改封趙王,因反對呂氏專政,被呂后幽禁餓死,謚號幽。悼惠王:高祖之子劉肥。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齊王。在位十三年,死后謚號為悼惠。無后:沒有后嗣。[8]哀憐:愛憐。加惠:施加恩惠。[9]王(wang):封……為王。遂:劉遂。趙幽王劉友之子,文帝元年(前179年)繼承父位被封為趙王。卬:劉卬。齊悼惠王劉肥之子。文帝四年(前176年)封昌平侯,十六年為膠西王。[10]奉:祭祀。[11]藩國:諸侯王國。[12]配:媲美。[13]明:賢明。并:比。[14]倍:通“背”,背叛。德:恩德。反義:違反正義。[15]亂:擾亂。幣:貨幣。此句指吳王劉濞自己大量鑄造錢幣,擾亂了國家的貨幣制度。[16]有司:有關(guān)部門的官員。請濞罪:請求治劉濞的罪。[17]寬:寬容。[18]行:品行。[19]約從(zong):縱向聯(lián)合。從,通“縱”。反:反叛。[20]逆:叛逆。[21]危:危害。宗廟:祭祀劉氏先祖的祀廟,此代指劉氏政權(quán)。[22]賊殺:殺害。大臣:朝廷任命的高級官員。為了控制諸侯王,王國的高級官員如丞相、太傅等,都由朝廷任命。[23]迫劫:強(qiáng)迫,威逼。[24]夭殺:摧殘殺害。無罪:無罪之人。[25]燒殘:燒毀。民家:老百姓的家,指民房。[26]丘冢(zhong):墳?zāi)埂?[27]暴虐:兇狠殘暴。 [28]重逆:加重叛逆。 [29]鹵(lǔ):通“擄”,搶劫。御物:帝王專用的物品。此指郡國宗廟里的物品。[30]朕(zhen):皇帝自稱。痛:痛心。[31]素服:白色衣服。此指穿著白色衣服。避正殿:避開宮殿里中間的主殿。即到偏殿去處理朝政,以示處于非常時(shí)期有所警惕。[32]其:表示祈使語氣的副詞。勸:勉勵。士大夫:指將軍以下的官兵。虜:對敵人的蔑稱。[33]捕虜:捉住敵人。比:相當(dāng)于。三百石以上:指俸祿相當(dāng)于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如縣長、丞、尉長吏俸祿即為三百石)。此句中“斬首(砍頭)”和“皆殺之”語意重復(fù)。[34]無:不要。置:釋放。[35]如:遵從。[36]要(yao)斬:古代的一種酷型,從腰部砍斷。要:通“腰”。
上一篇:《史記·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吳王之初發(fā)也[1],吳臣田祿伯為大將軍.》鑒賞
下一篇:《史記·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三王之圍齊臨菑也[1],三月不能下[2].》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