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魏公子列傳第十七·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于王[1],計不獨生而令趙亡[2],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馀乘[3],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4]。》鑒賞
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5]。辭決而行[6],侯生曰:“公子勉之矣[7],老臣不能從。”公子行數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8],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9],我豈有所失哉[10]?”復引車還,問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11]。”曰:“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12],譬若以肉投餒虎[13],何功之有哉[14]? 尚安事客[15]?然公子遇臣厚[16],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17]。”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18],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19],而如姬最幸[20],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21]。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22],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公子泣[23],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24]。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25],顧未有路耳[26]。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27],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28],北救趙而西卻秦[29],此五霸之伐也[30]。”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
【段意】 魏公子說服不了魏王,便帶領一些兵馬,準備沖向秦軍,與趙國人一起殉難。侯生不贊成魏公子的這種作法,認為那是去送死,毫無意義。并為之獻計,請求魏王最寵幸的如姬去魏王處竊取兵符,以奪晉鄙率領的軍隊前去救趙。魏公子接受這個計謀,果然獲得了兵符。
注釋
[1]自度:自己估計、料想。[2]計不獨生:決定不獨自茍活。[3]約車騎百余乘:集結百多輛兵車。乘,四匹馬拉的一輛車。[4]欲以客二句:打算帶著門下賓客沖向秦軍,與趙國一起赴難。[5]具告所以句:說明自己所以要去和秦軍拼死的種種情況。[6]辭決而行:告辭訣別而去。訣別,死別。決,同“訣”。[7]勉之矣:努力地干吧! [8]備矣:夠周到了。[9]且死:將死。[10]有所失:有什么差錯。[11]固知:本就料到。[12]無他端:沒有別的辦法。[13]餒虎:餓虎。[14]何功之有哉:有什么作用呢? [15]尚安事客:還要賓客干嗎? [16]遇臣厚:對待我很好。[17]恨之:為此遺憾。[18]屏人間語:支開眾人,悄悄地說。屏,支開。間語,私語。[19]兵符:調兵遺將的憑證。上面刻字,剖成兩半,國君和主將各執一半,以憑質證。王臥內:魏王的臥室里。[20]如姬:魏王的妃子。最幸:最得寵。[21]力能竊之:有辦法偷到兵符。[22]資之三年:積恨已有三年。資,積蓄。之,殺父之仇。[23]為公子泣:因為父仇未報,對著公子流淚。[24]敬進:獻給。[25]如姬句:如姬想為公子出力,就是死也不顧。[26]顧未有路耳:只是沒有機會罷了。[27]誠:真的。[28]虎符:即兵符。用銅鑄成虎形,故名。奪晉鄙軍:奪取晉鄙的指揮權。[29]北救趙而西卻秦:在北邊,解救趙都之圍,在西邊,擊退秦國之兵。[30]此五霸之伐也:這是和五霸相比的功勛呵!五霸,有多種說法,一般指春秋時的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伐:功績。
上一篇:《史記·魏公子列傳第十七·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1].》鑒賞
下一篇:《史記·魏公子列傳第十七·公子行,侯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