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魏公子列傳第十七·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1]。》鑒賞
昭王薨[2],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3]。是時范雎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4],秦兵圍大梁[5],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6]。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7],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8]。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馀年[9]。
【段意】 交代魏公子身世,介紹范雎逃到秦國去做了相國后魏國的危急形勢,概說魏公子由于禮賢下士而能延攬賓客數千人以確保魏國平安的情況。
注釋
[1]魏昭王:名連,在位19年。魏安釐(xi)王:名圉,即安僖王,在位34年。[2]薨(hong):古稱諸侯死。[3]信陵:魏邑,在今河南省寧陵縣西。[4]范雎:魏人。因事為人所誣,被魏相魏齊使人笞擊折脅,后逃到秦國任了秦相。[5]大梁:魏國都城,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6]走芒卯:趕走了芒卯(守衛華陽的魏軍將領)。[7]公子為人句:魏公子心地仁慈,待人寬厚,只要是士人,不論賢能與否,都謙虛有禮地與其結交。下士:放下貴族架子接待士人。[8]致:招徠。[9]加兵謀魏:用兵侵略魏國。
上一篇:《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魏公子列傳第十七·公子與魏王博[1],而北境傳舉烽[2],言“趙寇至,且入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