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為中州世契,兩家子弟,每舉長慶故事,以詩文相往來。太素即寓齋仲子,于遺山為通家侄。甫七歲,遭壬辰之難,寓齋以事遠適,明年春,京城變,遺山遂挈以北渡。自是不茹葷血,人問其故,曰:“俟見吾親則如初。”嘗罹疫,遺山晝夜抱持,凡六日,竟于臂上得汗而愈,蓋視親子弟不啻過之。讀書穎悟異常兒,日親炙遺山,謦欬談笑,悉能默記。數年,寓齋北歸,以詩謝遺山云:“顧我真成喪家狗,賴君曾護落巢兒。”……律賦為專門之學,而太素有能聲,號后進之翹楚者。遺山每過之,必問為學次第,常贈之詩曰:“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未幾,生長見聞,學問覽博。 ○元·白樸《天籟集》王博文序
[述要] 元、白兩家為中州世交,兩家子弟常援引元稹、白居易舊例,以詩文相互往來。白樸(字太素)為白華(號寓齋)次子,在元好問(號遺山)面前算是子侄一輩。金哀宗天興元年,白樸剛七歲,蒙古軍入侵,而白華此時正好有事遠出。第二年春天,蒙古兵攻陷汴京,元就帶白樸渡河北上。白樸從此不食葷食,他說:“等見到父母大人,我才會像原來一樣進食。”白樸一次染病,元將他抱在懷里,六天六夜,白樸就在元的手臂上發汗痊愈。白樸自幼聰穎,超出常人,加之受到元的熏陶,言談笑語,都能默記于心。幾年后,白華自南方歸來,作詩謝元道:“顧我真成喪家狗,賴君曾護落巢兒。”白樸長于律賦,元每次來訪,必定詢問治學情況,曾贈詩道:“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
[事主檔案] 白樸(1226—1306以后) 元戲曲作家。或云初名恒,字仁甫、太素,號蘭谷先生。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華為金樞密院判官。蒙古滅金,白樸終身不仕。后移居建康(今江蘇南京),隨諸遺老度詩酒生活,暮年北返。所作雜劇今知有十六種,現存《墻頭馬上》、《梧桐雨》、《東墻記》三種。《流紅葉》、《箭射雙雕》二種,各存曲詞一折。另有詞集《天籟集》。
元好問(1190—1257) 金文學家。字裕之,號遺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興定進士,曾任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金亡不仕。工詩文,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崇尚天然,反對柔靡、雕琢,在詩歌批評史上頗有地位。著作有《遺山集》。又編選金一代詩歌為《中州集》。
上一篇:《儒家惟此耳 司馬光》
下一篇:《寫字必得錢 趙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