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穰侯列傳第十二·昭王七年[1],樗里子死[2],而使涇陽君質于齊[3]。》鑒賞
趙人樓緩來相秦[4],趙不利,乃使仇液之秦[5],請以魏冉為秦相。仇液將行,其客宋公謂液曰[6]:“秦不聽公,樓緩必怨公。公不若謂樓緩曰‘請為公毋急秦[7]’。秦王見趙請相魏冉之不急,且不聽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樓子;事成,魏冉故德公矣[8]。”于是仇液從之。而秦果免樓緩而魏冉相秦。欲誅呂禮,禮出奔齊。
昭王十四年[9],魏冉舉白起[10],使代向壽將而攻韓、魏[11],敗之伊闕[12],斬首二十四萬,虜魏將公孫喜。明年,又取楚之宛、葉[13]。魏冉謝病免相[14],以客卿壽燭為相[15]。其明年,燭免,復相冉,乃封魏冉于穰[16],復益封陶[17],號曰穰侯。
穰侯封四歲,為秦將攻魏。魏獻河東方四百里[18]。拔魏之河內[19],取城大小六十馀。
昭王十九年,秦稱西帝,齊稱東帝[20]。月馀,呂禮來,而齊、秦各復歸帝為王。魏冉復相秦.六歲而免。免二歲,復相秦。四歲,而使白起拔楚之郢[21],秦置南郡[22]。乃封白起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舉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23]。
【段意】 寫魏冉為秦相,舉白起為將,攻韓、魏、楚獲勝,封于穰,復益封陶,號穰侯。后復攻魏,拔楚之郢,白起封武安君,穰侯富于王室。
注釋
[1]昭王七年:即公元前300年。以下可據此類推,不再注明。[2]樗(chu)里子:秦國貴族。秦惠王異母弟,名疾,居于樗里,故稱。秦武王時,與甘茂為左右丞相。為人滑稽多智,秦人稱為“智囊”。[3]質:作人質;用人去作保證。全句意為,昭王欲得齊國的孟嘗君為相,故遣同母弟涇陽君赴齊作抵押。[4]樓緩:趙國大夫,游說之士,在秦國做過丞相。相秦:為秦相。[5]仇(qiu)液:人名。[6]客:門客,寄食于貴族豪門的人。宋公:人名。[7]請為句:為了你,我會使秦不要急于以魏冉為相。[8]以上四句說,你這樣對秦王說了而事情不成功(指秦仍以魏冉為相),可以討好樓先生;事情成功了(指達到了趙國的目的),魏冉當然會感激你。[9]昭王十四年:按《白起列傳》當為昭王十三年。[10]舉:推薦。白起:秦國名將。詳見《白起列傳》。[11]向壽:秦將。詳見《甘茂列傳》。[12]伊闕:山名,在今河南洛陽南。[13]宛(yuan):邑名,在今河南南陽。葉(she):邑名,在今河南葉縣南。[14]謝病:托病辭官。[15]客卿:指在本國做官的他國人。謂以客禮相待。[16]穰(rang):古縣名,在今河南鄧縣。[17]益:增加。陶:即定陶,邑名,在今山東定陶西北。[18]河東:地區名,指今山西西南部。因黃河經此作北南流向,本區位在黃河以東而得名。方:縱橫。[19]拔:攻占。河內:地區名,戰國時指黃河以北。[20]以上二句指:公元前288年,齊湣王與秦昭王爭為帝,齊為東帝,秦為西帝,不久齊去帝號,秦亦被迫取消。[21]郢:楚都,在今湖北江陵西北。[22]南郡:郡名,在今湖北中西部。[23]富于王室:比王族還富。于,猶“過”,表示比較。
上一篇:《史記·穰侯列傳第十二·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1].》鑒賞
下一篇:《史記·穰侯列傳第十二·昭王三十二年[1],穰侯為相國,將兵攻魏,走芒卯[2],入北宅[3],遂圍大梁[4].》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