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伍子胥列傳第六·吳王既誅伍子胥,遂伐齊。》鑒賞
齊鮑氏殺其君悼公而立陽生[1]。吳王欲討其賊,不勝而去。其后二年,吳王召魯、衛之君會之橐皋[2]。其明年,因北大會諸侯于黃池[3],以令周室[4]。越王勾踐襲殺吳太子[5],破吳兵。吳王聞之,乃歸,使使厚幣與越平。后九年,越王勾踐遂滅吳,殺王夫差[6];而誅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賂,與己比周也[7]。
伍子胥初所與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勝者,在于吳。
吳王夫差之時,楚惠王欲召勝歸楚[8]。葉公諫曰[9]:“勝好勇而陰求死士[10],殆有私乎[11]!”惠王不聽。遂召勝,使居楚之邊邑鄢[12],號曰白公[13]。白公歸楚三年而吳誅子胥。
白公勝既歸楚,怨鄭之殺其父,乃陰養死士,求報鄭。歸楚五年[14],請伐鄭,楚令尹子西許之。兵未發而晉伐鄭,鄭請救于楚。楚使子西往救,與盟而還。白公勝怒曰:“非鄭之仇,乃子西也[15]。”勝自礪劍[16],人問曰:“何以為?”勝曰:“欲以殺子西。”子西聞之,笑曰:“勝如卵耳,何能為也!”。
其后四歲[17],白公勝與石乞襲殺楚令尹子西、司馬子綦于朝[18]。石乞曰:“不殺王[19],不可。”乃劫王如高府[20]。石乞從者屈固負楚惠王亡走昭夫人之宮[21]。葉公聞白公為亂,率其國人攻白公[22]。白公之徒敗,亡走山中,自殺[23]。而虜石乞,而問白公尸處,不言將亨[24]。石乞曰:“事成為卿[25],不成而亨,固其職也[26]。”終不肯告其尸處。遂亨石乞,而求惠王復立之。
【段意】 寫伍子胥死后,吳國被越所滅,白公勝報仇亂楚:夫差殺伍員后伐齊,未勝。其后,夫差兩次會合諸侯。在黃池大會期間,越軍乘虛而入,擊敗吳軍。后來,吳被越國滅掉,夫差自殺,伯嚭被誅。在另一方面,楚太子建之子白公勝曾隨伍員逃奔吳國,后被召歸楚。因其父曾謀鄭被殺,便請求楚國伐鄭以報父仇,楚令尹子西應允,旋又違背諾言,白公勝便襲殺子西,劫惠王,自立為王。葉公起兵攻之,白公勝敗,自縊死。
注釋
[1]鮑氏:指鮑牧。陽生:即齊悼公。這里應為立悼公子壬,即齊簡公。據《左傳》載,齊殺悼公在魯哀公十年(即吳王夫差十一年),伍子胥出使齊國和被殺,在魯哀公十一年。故有人認為此句應置于子胥使齊之前。 [2]橐(tuo)皋:吳國地名。在今安徽巢縣。 [3]黃池:地名。在今河南封丘西南。吳王夫差十四年,夫差想爭奪霸主,與魯哀公、晉定公等會于黃池(見《左傳·魯哀公十三年》)。[4]以令周室:想挾持周天子而號令一切。[5]吳太子:名友。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吳王會諸侯于黃池,吳國精兵隨從,只有老弱與太子留守,越發兵攻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6]殺王夫差: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勾踐滅吳,準備把夫差安置在甬東(今浙江定海),夫差遂自殺。[7]與己比周:自己私下與越親近。比周:結伙營私。[8]楚惠王:楚昭王子,楚平王孫。[9]葉公:姓沈,名諸梁,字子高。因封于葉(今河南葉縣),故稱葉公。楚國貴族。[10]陰:暗中。死士:不畏死的人。[11]殆有私乎:大概有個人的打算吧。殆:大概。[12]鄢(yan):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境。[13]白公:楚平王太子建之子,名勝,因封于白(后名白公城,在今河南息縣西南),故號白公,又稱白公勝。[14]歸楚五年:據《史記·楚世家》記載,白公勝歸楚在楚惠王二年,晉伐鄭在楚惠王八年。其間不止五年。[15]非鄭之仇二句:是說“我現在的仇人已不是鄭國,而是子西。” [16]礪:磨。[17]其后四歲:白公勝襲殺子西、司馬子綦,在楚惠王十年(見《史記·楚世家》“集解”),距晉伐鄭的時間不到四年。[18]石乞:白公勝所養的力士(見《史記·楚世家》)。司馬:官名,職掌軍事。子綦:《左傳》作“子期”。[19]王:指楚惠王。[20]劫王如高府:把楚王劫持到高府。如:往。高府:府署名。[21]屈固:人名。據《史記·楚世家》載,屈固是惠王的隨從,非“石乞從者”。昭夫人:昭王夫人,即惠王的母親。[22]國人:指葉公封地的人。[23]自殺:《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其黨徒將尸首暗地埋藏。微:藏匿)”。[24]亨:通“烹”,古代的酷刑。[25]卿:官名。是高級官員。[26]固其職也:這本是人的職分。職:職分,分內應承擔的事。
上一篇:《史記·伍子胥列傳第六·其后四年,孔子相魯[1].》鑒賞
下一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