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詩詞·元末明初江西詩詞·元末明初詞人·張宇初
張宇初(1359~1410),字子璇,賜號無為真人,嗣漢四十三代天師,貴溪人。洪武十年(1377)襲掌道教,建文時坐不法,奪印誥,明成祖即位,復之。曾受道法于長春真人劉淵然,后與淵然不協,相詆訐。永樂八年卒。生平事跡附見《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其父張正常傳、《江西通志》卷一〇四等。
天師第幾代及襲封的時間考證。《明詩綜》《千頃堂書目》均作四十二代,誤。考《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四十二代天師乃其父張正常。又《弇山堂別集》卷十五《道教封爵之異》亦云“洪武中封張正常為正一教主,嗣漢四十二代天師”。故知其為第四十三代天師。
郭樹森、朱林《張宇初哲學思想研究》一文稱“至張宇初已傳至第四十三代。張宇初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嗣教”[1],襲封代數沒有問題,但時間似誤。考《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七十《峴泉集四卷》提要稱“宇初字子璇,貴溪人,張道陵四十三世孫,洪武十年襲掌道教,永樂八年卒”。又《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四十四“張宇初”條引《書史會要》云“天師張宇初,字子璇,五歲讀書十行并下。洪武十年方髫丱襲掌道教,篇章翰墨,各極精妙”,《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八“羽流衲子”條亦同。《江西歷代文學藝術家大全》采用是說,稱“洪武十年(張宇初)父逝,他承襲父號執掌道教”。
張宇初有《峴泉集》四卷,詞附其中,惜陰堂裁為《峴泉詞》。其詞現存12首,大多反映其道流生活。如《沁園春·登真》《水調歌頭·法海》《無俗念·參究》《水調歌頭·內功》《蘇武慢·消閑》《滿庭芳·山房》等,反映了與道徒的交往與道教修煉的情景,時雜道教語詞,但并未流于晦澀說教。有些詞作頗有可讀之處,如《風入松·問學》:
十年燈影夜相親。寒暑迭催頻。短窗幾度停犀管,殘編盡、知味何人。簾外雪深風緊,梅花偏旺詩神。千經萬史足經綸。學業志彌淪。天根月窟向今古,文章事、多少迷津。收斂虛靈瑩徹,杖藜隨處陽春。
上片寫十年寒暑頻催,燈影相伴,在研讀詩歌與作詩中度過;下片寫研讀經史,學業經綸,徜徉今古文章瀚海,遭遇多少迷津,但最終“虛靈瑩徹”,“隨處陽春”。把學問修養與道教修行融為一體,詞境渾然,富有理趣。
又如《酹江月·江潮》,寫月夜江潮的美景和道人的林泉高致,境界空闊,風格清曠。
注釋
[1]郭樹森、朱林:《張宇初哲學思想研究》,《江西社會科學》,1991年第6期,第60頁。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贛中詩詞·臨江三孔·孔平仲
下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宋元江西詩社·元代江西詩社·徐元得明遠、香林詩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