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太史公》鑒賞
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于無為[1],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2]。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3]。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實[4]。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5]。皆原于道德之意[6],而老子深遠矣。
【段意】 總結老、莊、申、韓的思想、藝術及繼承關系。
注釋
[1]“老子所貴道”句意:老子所推崇的道,由虛無沿襲對應變化到無為之說。[2]識:懂。[3]散:宣揚。放論:議論狂放。要:要領。[4]句意:申子地位低下卻通過努力建立了名實之學。卑卑:地位低下的樣子。施:設置。[5]繩墨:木工用的墨線,引申為標準、法則。切:剖析。慘礉(he):殘酷苛刻。[6]原:起源。
上一篇:《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然韓非知說之難[1],為《說難》書甚具,終死于秦,不能自脫[2].》鑒賞
下一篇:《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