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西門豹治鄴》鑒賞
(節自 《滑稽列傳》)
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①。豹往到鄴,會長老②,問之民所疾苦。長老曰: “苦為河伯娶婦③,以故貧。” 豹問其故。對曰: “鄴三老、廷掾嘗歲賦斂百姓,收取其錢得數百萬,用其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婦,與祝巫共分其余錢持歸④。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⑤,云是當為河伯婦,即娉取。洗沐之,為治新繒綺縠衣,閑居齋戒; 為治齋宮河上,張緹絳帷⑥,女居其中。為具牛酒飯食,行十余日⑦。共粉飾之,如嫁女床席⑧,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數十里乃沒。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遠逃亡。以故城中益空無人,又困貧。所從來久遠矣。民人俗語曰 ‘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 云。” 西門豹曰: “至為河伯娶婦時,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 皆曰: “諾。”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三老、官屬、豪長者、里父老皆會⑨,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后。西門豹曰: “呼河伯婦來,視其好丑。” 即將女出帷中,來至前。豹視之,顧謂三老、巫祝、父老曰: “是女子不好,煩大巫嫗為人報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有頃,曰: “巫嫗何久也? 弟子趣之⑩!” 復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頃,曰: “弟子何久也?復使一人趣之!”復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門豹曰: “巫嫗、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11)。煩三老為人白之。” 復投三老河中。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長老、吏旁觀者皆驚恐。西門豹顧曰: “巫嫗、三老不來還,奈之何?” 欲復使廷掾與豪長者一人入趣之。皆叩頭,叩頭且破,額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門豹曰: “諾,且留待之須臾!”須臾,豹曰: “廷掾起矣! 狀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鄴吏民大驚恐,從是以后,不敢復言為河伯娶婦。
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當其時,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豹曰: “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12)。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然百歲后,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13)。” 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給足富。十二渠經絕馳道,到漢之立,而長吏以為十二渠橋絕馳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馳道合三渠為一橋(14)。鄴民人父老不肯聽長吏,以為西門君所為也。賢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長吏終聽置之(15)。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后世,無絕已時,幾可謂非賢大夫哉(16)!
【譯文】 戰國魏文侯的時候,西門豹做了鄴城長官。他前往到鄴地,就召集會見當地那些年長而有名望的人,詢問他們老百姓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長老們說: “痛苦的是,為河伯娶媳婦,因這緣故弄得百姓很貧苦。” 西門豹問了此事的緣由。長老回答說: “鄴地掌管教化的官吏,城邑的掾吏,常年向百姓征收錢財,所收的錢幣數額達幾百萬,其中的二三十萬用來給河伯娶婦,其余的錢財就被他們與祝巫共同瓜分拿走。這個時候,巫婆就到處巡視,看到貧寒人家有長得好的女子,就說她應當做河伯的婦人,立即下娉娶去。給她洗浴潔身,為她縫制有花紋而輕薄柔軟的絲絹新衣,使她離家獨居清心靜待; 還為她在河邊上造一座齋戒宮室,里邊張掛著橘紅和深紅的帳幔,選來的女子就居住在這里邊。為她備齊肉酒飯食,經過十幾天。大家一齊共同來裝飾這嫁娶的場面,就像出嫁女兒那樣備辦陪嫁的床及床上用品,叫那女子坐在那床上,把它浮置在河面上任其漂流。剛開始時,那床浮在水面,漂浮幾十里便沉沒河中。這里有女子長得好的人家,害怕巫祝頭兒為河伯娶了這女子,所以大多攜女逃亡到遠處。因此之故,城中愈來愈空無人煙,更加貧困了。這個風俗流傳下來已很久遠了。民間傳說: ‘假使不為河伯娶婦,就會發大水,漂走房屋,淹沒田地,溺死人民。’” 西門豹說: “到了河伯娶婦的時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送女到河邊,一定來告知我,我也前往送那女子。” 大家都說: “可以。”
到了河伯娶婦的日子,西門豹前往會聚在河邊上。三老、官屬、豪長、被選女子鄉里的父老都會集了,前往觀看的百姓約有二三千人。那個巫婆是個老年女人,已七十歲。跟隨她的女弟子十來個,都穿著絲綢單衣,站立在巫婆的背后。西門豹說: “喚河伯婦前來,讓我看她長得美不美。” 立即將那女子叫出帷帳中,來到西門豹前。西門豹看了她一眼,轉過頭對三老、巫祝、父老們說:“這女子長得不好看,麻煩大巫婆為我入河伯府稟報河伯,請讓我們重新尋找一個美麗的女子,改天送去。” 立即命令官吏士卒一齊抱了大巫婆投入河中。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 “巫婆怎么去了這么久呢? 你們這些弟子去催促她一下吧!”又將一弟子投入河中。又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 “這個弟子怎么去了這么久呢? 再派一人去催促一下!” 再投一弟子到河中。一連投了三個弟子。西門豹說: “巫婆、弟子都是女的,不能夠將我的話稟告清楚。煩勞三老為我入河伯府報告。” 又投了三老在河中。西門豹頭插筆,傴著腰,做出極其恭敬的樣子,面對河立著,等待了好久。那些在旁邊觀看的長老、官吏們,都很惶恐。西門豹回轉頭說: “巫婆、三老不回來,怎么辦呢?” 又打算派廷掾和豪長各一人入河伯府催促一下。這些人都連連叩頭,而且將頭都叩破了,額頭的血流在了地上,臉色猶如死一般灰白。西門豹說: “好吧,暫且等待一會兒!” 一會兒,西門豹說: “廷掾們起來吧! 看這情形,河伯留客太久了,你們都退下回去罷。”鄴地的官吏民眾非常驚恐,從此以后,不敢再談為河伯娶婦的事。
西門豹當即發動百姓開鑿了十二條水渠,引河水灌溉百姓的田地,百姓的田地都得到灌溉的好處。在當初鑿渠的時候,百姓開挖水渠少不了有許多煩惱苦楚,因而不愿意干。西門豹說: “老百姓只可以安享現成事物,不可以與他們商討新事物的創辦。現今這里的父老子弟雖然埋怨苦惱我,然而百年以后,必然會使父老的子孫后代思念我所說的。” 直到現在,因為得到水渠灌溉的利益,百姓們都能夠富裕滿足。十二條水渠橫斷阻隔了京城通往鄴地的快馬驛道,到了漢朝的建立,那兒的長官認為,十二條水渠的橋阻攔快馬驛道,靠得太近,不方便。打算合并渠水 (減少渠道),而且到了快馬驛道邊,可以每三條渠建一座橋。鄴地百姓中的老一輩人不肯聽從長官的意見。他們認為這是西門君所做的。也就是說,這是從前賢良的鄴令君所遺留下的模樣,是不可隨便更改的。那長吏官終歸聽任鄴地父老的堅持,把減渠并橋的事擱置了下來。因此之故,西門豹做鄴地長官,名聞天下,他鑿渠的恩澤流經后世,沒有斷絕終了的時候,難道可以說他不是賢良的大夫么!
【鑒賞】 西門豹,戰國魏文侯時鄴 (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 令,名豹。曾破除當地“河伯娶婦” 的迷信,并開鑿水渠十二條,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以發展農業生產。本文通過西門豹破除 “河伯娶婦” 的迷信活動和修筑水渠之舉,表現了西門豹急人民之疾,苦人民之苦的愛民精神,以及修渠引水,灌溉農田,促進農業生產,為民辦實事的政治才干。文章分兩大層次,一是破 “河伯娶婦”,一是修渠。
(一) 破除“河伯娶婦” 的迷信。文章先寫西門豹任鄴縣令時,立刻調查研究,會長老,問民之疾苦。當得知 “苦為河伯娶婦,以故貧”,并了解詳情后,就告訴長老,待河伯娶婦時,告訴他,他也同大家一樣去送女。西門豹憂民愛民的精神得到初步顯現。
接著,文章寫西門豹在“河伯娶婦” 現場的斗爭。河畔,三老、官屬、豪長者、里父老皆與會,圍觀者有兩三千人,熱鬧異常。巫婆已七十,帶著十幾位女弟子。盛會開始前,西門豹說: “呼河伯婦來,視其好丑。”然后說此女子 “不好,煩大巫嫗為入報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令吏卒將巫婆投入河中。巫婆沒有回應,西門豹又命派巫婆的徒弟去催,如是者三次,投了三個徒弟到河里。又說: “女人不會辦事,麻煩三老到河里報告一下。”又將三老投進河里。最后,準備派廷掾和一個老豪紳去河里催促的時候,那些人都嚇得叩頭。從此,再不敢提河伯娶婦之事,解除了百姓的痛苦。這里,西門豹用 “請君入甕” 的方法,處置了巫婆及當地斂財的三老等人,可謂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二) 修渠。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改善鄴縣人民生活,西門豹征發百姓開鑿十二條水渠,引水灌田。但剛修渠時,一些百姓感到煩勞苦痛,不愿干。西門豹說: “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然百歲后,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果然渠修好后,鄴縣百姓的子孫后代得水利之福,家富人足。這里,西門豹不遷就百姓落后意識,堅持修渠的政治遠見和辦事的果斷魄力,得到了有力的表現。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 中說: “不流世俗,不爭勢利,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傳》。”西門豹、東方朔、優旃均是《滑稽列傳》中描寫的人物,他們都具有超塵脫俗、伸張正義、關心民苦的共同特點。本文在寫作上同其他兩篇一樣,敘事簡潔,情節緊湊,語言生動。西門豹的形象,通過其語言與行動描寫,做到了形神鮮明,妙筆傳神。
注釋
①西門豹: 姓西門,名豹。令: 長官。②會長老: 會,召集。長老,年高又有名望的人。③河伯: 即河神。相傳華陰潼鄉人馮夷浴河中溺死,民間迷信,便奉為河神。④三老: 古代掌教化的官。廷掾: 城邑的掾吏。祝巫: 古代的特種職業,專門弄神弄鬼,揚言可消災免禍。祝,指廟祝。巫,指巫婆。⑤行視: 巡視。小家女: 貧苦人家的女兒。⑥繒綺縠(zengqihu): 繒,即絲織品。綺縠,有花紋的細密輕滑薄軟的絲織品。張緹(ti) 絳帷: 張掛著橘紅和深紅色的帳幔。緹,紅色。絳,深紅色。⑦行: 經過。⑧共粉飾之: 大家都共同裝飾這嫁娶的場面。如嫁女床席: 如像出嫁女兒那樣做好陪嫁的床及床上用品。⑨豪長: 即長老。里父老: 被選中女子的同鄉父老們。⑩趣之: 催促她一下。(11)白事: 有事稟告。白,即告語。下對上陳述叫稟白,互相轉告也叫白。(12)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 老百姓只可以安享現成事物,不可以與他們商討新事物的創始。(13)期令: 必然使得。(14)合三渠為一橋: 十二渠合并后,每三道渠就合建一座橋。(15)終聽置之: 終于聽任鄴地父老的決議,把并渠減橋的事擱置了下來。(16)幾: 豈。
上一篇:《史記·張騫使西域》鑒賞
下一篇:《史記·鴻門宴》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