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伍子胥出亡》鑒賞
(節(jié)自 《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員。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①,以直諫事楚莊王有顯,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為太傅,費無忌為少傅②。無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取婦于秦,秦女好,無忌馳歸報平王曰: “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絕愛幸之,生子軫。更為太子取婦。
無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殺己,乃因讒太子建。建母,蔡女也,無寵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③,備邊兵。頃之,無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 “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④,愿王少自備也。自太子居城父將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為亂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問之⑤。伍奢知無忌讒太子于平王,因曰: “王獨奈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 無忌曰: “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擒。” 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行未至,奮揚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將誅。太子建亡奔宋。
無忌言于平王曰: “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可以其父質而召之。不然,且為楚患。” 王使使謂伍奢曰: “能致汝二子,則生; 不能,則死。”伍奢曰: “尚為人仁,呼必來; 員為人剛戾忍詬⑥,能成大事,彼見來之并擒,其勢必不來。” 王不聽,使人召二子,曰: “來,吾生汝父; 不來,今殺奢也。”伍尚欲往。員曰: “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脫者⑦,后生患,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二子去,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報耳!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伍尚曰: “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 謂員: “可去矣! 汝能報殺父之仇,我將歸死。”
尚既就執(zhí),使者捕伍胥,伍胥貫弓執(zhí)矢向使者⑧,使者不敢進,伍胥遂亡。聞太子建之在宋,往從之。奢聞子胥之亡也,曰: “楚國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殺奢與尚也。
【譯文】 伍子胥是楚國人,名叫伍員,他父親叫伍奢,他哥哥叫伍尚,他的先祖叫伍舉。伍舉曾經(jīng)用直諫侍奉楚莊王而很有名望,所以他的后代在楚國便很有聲譽。楚平王有位太子,名叫建,派伍奢做了太子的師傅,費無忌做少傅。費無忌對太子建不忠。平王曾派無忌到秦國去替太子娶親,那位秦國女子十分美貌,無忌立即回來報告平王說: “那位秦國女子美艷極了,大王你可以自己娶了她,可以為太子另外娶親。” 于是,平王自己娶了那位秦國女子,而且極其寵愛她,生了個兒子叫軫。并另外為太子娶了親。
無忌自從用秦女諂媚平王,便離開太子而去服侍平王。他又擔心一旦平王死了,太子即位,要殺了自己。于是,他又在平王跟前讒言太子建。建的母親是蔡國的女兒,不受平王寵愛,平王便慢慢疏遠建,派建去守城父,統(tǒng)領防備侵邊之兵。過了不久,無忌又天天在平王面前說太子建的壞話,他說: “太子因為秦國女子的緣故,心中總免不了怨恨你,而且還懷有篡位的野心,希望你要自己防備著些。自從太子在城父領兵,對外交結各國諸侯,想回朝來作亂。” 于是,平王便召見他的太傅伍奢進行拷問。伍奢知道是無忌在平王面前讒言太子,因此說道: “大王你怎么相信進讒言的奸賊小臣,而疏遠骨肉親情呢?” 后來,無忌又對平王說: “你現(xiàn)在不制止他,待他的事業(yè)成功了,那時你就要被擒了。”于是,平王大怒,把伍奢囚禁起來,而且派城父的司馬奮揚前去殺太子。奮揚還未到達太子那兒,他便派人先告知太子,要太子趕快逃走,不然,就要被殺。太子建立即逃亡到宋國。
無忌對平王說: “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有才干,不把他們殺掉,楚國就要遭到危害。你可以把他們的父親作為人質, 去召他們來。 不然, 他們始終是楚國的憂患。” 于是,平王派使臣對伍奢說: “如你能叫你的兩個兒子到來,你就能活命; 否則,就是死。” 伍奢說: “伍尚為人很仁慈,叫他,他必定來; 伍員為人剛直乖戾,能忍受屈辱,他能夠成大事業(yè),他能猜想到來了就會一起被擒拿,看情勢,他是必定不會來的。” 平王不信,派人召見伍奢的兩個兒子。說道: “如來,我就讓你父親活命; 如不來,現(xiàn)在就殺了伍奢!” 伍尚想前往,伍員說: “楚國之所以召見我們兄弟,并不是要我們父親活命,而是害怕我們有逃脫的人,給他們以后帶來憂患。所以要以父親作為人質,來騙我們二人回去,如我們二人去了,那么我們父子就會全被殺死,這對父親的死有什么好處? 我們去了,就使得殺父之仇不能報了。我們還不如投奔別國,借別國的力量來報父仇雪父恥。如全都死了,那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伍尚說: “我知道我們去了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然而擔心父親召我們去以求得生存卻不去,如以后又不能雪恥,終歸要被天下人笑話呀。” 對員說: “你可以逃走,你能報殺父之仇。我將回去送死。”
伍尚既被捉了,使者又來捉伍子胥,伍子胥張弓拉箭向著使者,使者不敢走近,伍子胥于是逃亡。他聽說太子建到了宋國,便前往宋國去了。伍奢聽說伍子胥逃亡了,便說道: “楚國的君臣,從此,你們就要為兵禍所苦了!”伍尚到了楚國,楚國便把伍奢和伍尚一起殺了。
【鑒賞】 伍子胥 (?—前484),春秋時吳國大夫,名員,字子胥,楚大夫伍奢之子。楚平王七年 (前522),伍奢被楚平王屈殺,伍子胥逃亡,經(jīng)歷宋、鄭兩國入?yún)恰:髱椭庸?(闔閭) 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整軍經(jīng)武,國勢日強。不久,攻破楚國,以功封于申,又稱申胥。闔閭死后,其子夫差即位,他勸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并停止伐齊,夫差不聽,漸被疏遠。后,夫差賜劍命他自殺。本文記述的就是伍子胥在父親伍奢被誣之后,拒捕而逃亡至宋的情況,表現(xiàn)了他卓越的政治見識。
文章用側面描寫的方法,說明伍子胥逃亡的原因在于伍氏一家受讒臣費無忌的陷害。(一) 費無忌對太子建不忠。本來他與伍奢同為太子建的少傅與太傅,他奉命去秦為太子建娶婦時,發(fā)現(xiàn)秦女 “絕美”,便獻媚于楚平王,要他自娶。這種背倫之舉,充分表現(xiàn)了他趨勢慕利的奸佞品性。(二) 費無忌挑撥楚平王與太子建的父子關系。他以秦女之事,怕太子今后即位殺他,便設計陷害太子。一是使太子守城父,備邊兵。二是誣蔑密告太子在城父 “將兵,外交諸侯”,意欲謀反。當伍奢向平王指出這是讒賊小臣的誣陷時,費無忌又在平王面前火上澆油,認為 “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擒。” 這樣,引出伍奢被囚之事。
為了斷絕后患,費無忌又在平王面前進讒言,設計,以伍奢為人質,誘捕其二子伍尚、伍員,共誅之。伍尚為人仁善,愿往; 伍員剛直,識破了楚平王的陰謀,拒捕而逃,前往太子建逃亡的宋國。
文章就是這樣層次分明地交代了伍子胥出亡的緣由,較好地展示了費無忌奸佞小人的卑鄙惡劣的行徑,以及伍子胥剛直、有見識、敢作敢為的品格與作風。
注釋
①伍舉:楚國大夫,封邑于椒,故也稱椒舉。②費無忌: 也叫費無極,生性好讒。后被令尹囊瓦所殺并滅其族。③城父: 楚國之城,故城在今河南寶豐縣。④怨望: 怨恨而有希冀。⑤考: 通“拷”。拷打。⑥詬: 恥辱、辱罵。⑦恐有脫者: 害怕有逃脫的人。⑧貫弓: 張滿弓。
上一篇:《史記·孫臏馬陵道計殺龐涓》鑒賞
下一篇:《史記·伍子胥屢諫勿輕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