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庵全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明楊慎撰。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屬四川)人。明正德六年進士第一名,任翰林院修撰。明世宗即位,任經筵講官。因反對追贈其父母謚號而遭到廷杖和謫戌云南永昌衛。投荒30余年,死于戌所。楊慎在謫居期間,博覽群書,研究學問。經學、史學、方志、風俗、地理、民族、金石、訓詁、音韻、書畫、文學等等,都有涉獵。范圍之廣,著述之多,為明代第一。對明清兩代的學術風尚和文藝發展,都有過較大的影響。他以卓絕的詩才,深入研究六朝三唐的新體,在博學多識的基礎上,創造出淵雅靡麗的風格;貶謫之后,則多感憤之作,今存詩約2300首。他的散文“雖不及其詩,然猶存古法,賢于何李諸家窒塞艱澀不可句讀者”(《四庫全書總目》)。至于詞、賦、散曲、雜劇、彈詞,他幾乎都有一定成就。明萬歷年間四川巡撫張士佩將楊慎所著《丹鉛錄》、《譚苑醍醐》等書刪除重復,分類編次而成《升庵全集》81卷,包括文11卷,詩29卷,經說、詩話、筆記雜著等41卷。其雜著合集另有明焦雄輯的《升庵外集》100卷;明楊金吾輯的《升庵遺集》26卷。至于詞、散曲、彈詞,另輯有《升庵長短句》3卷,《陶情樂府》4卷,《二十一史彈詞》12卷等。清乾隆六年又重刻了全、外、遺各集本。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文才選注的《楊慎詩選》,收詩198首。
上一篇:《十駕齋養新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南楚新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