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相國世家、淮陰侯列傳》鑒賞
導語:
勢吞六國的秦帝國在農民起義的巨浪中迅速土崩瓦解。它的滅亡給了原本被壓制的各股勢力以新的舞臺,其中最主要的是兩股力量。一股是以六國舊貴族為代表的復古勢力,他們希望在秦帝國的廢墟上復辟六國的統治,或者是延續六國的政治理念;而另一批則出身于平民階層,他們在反秦戰爭中顯示出了自身卓越的才華,也積累了足夠的力量來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他們反對秦王朝的虐政,但卻繼承了秦帝國開創的大一統集權式的新政治模式。項羽是前一類人的代表,而劉邦則顯示了后一類人的才智。一時間,歷史似乎有了許多不同的取向,那個時代大多數的杰出人物,他們都不可避免地受上述兩種政治理念的影響,并據此構成自己政治價值理想的基礎,并據此做出不同的人生選擇。韓信、蕭何和曹參都是秦末漢初涌現出來的杰出人物。韓信有卓越的軍事才能,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然而他的政治理想仍停留在戰國時代封邦建國的基礎上,與劉邦模仿秦帝國的大一統模式格格不入,最終造成他的人生悲劇。蕭何和曹參原本都屬于社會中上層人士,文吏出身使他們對秦帝國的治理模式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踐行。所以,一旦局勢的變化迫使他們不得不加入劉邦集團后,他們以秦帝國的制度為漢帝國奠定了政治基礎。同時,封建集權統治下,君權與相權的權力沖突也開始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他們對這一矛盾的處置也為后世提供了借鑒。
上一篇:《史記·太史公談仁義法紀治國》鑒賞
下一篇:《史記·功臣的兩種結局·蕭相國世家》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