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音樂·《遠古兒童之聲》
由人聲與樂器聲結合而成的樂曲。克拉姆作曲,勞爾卡作詞。本樂曲使用了女高音、高音童聲、雙簧管、曼陀鈴、鋸琴、豎琴、電鋼琴、玩具鋼琴及各種打擊樂器。在樂曲中,克拉姆要求歌唱者以變化著的元音為歌詞,打嘟嚕、發出鼻息聲,低語,喊叫,對著喇叭筒唱、對著大鋼琴的琴弦唱,以取得各種奇特的音響效果。全曲由五首歌曲組成:
第一首歌是“正在尋找自己的聲音的男孩”; 曲中要求歌唱者使用技巧很高的花腔,以極輕的聲音伴奏。由豎琴、電鋼琴和打擊樂奏出。在間奏中由雙簧管獨奏東方色彩的音調,并用石磐為打擊樂伴奏之,雙簧管與曼陀鈴奏出了許多1/4的微分音。第二首歌是“我迷失在大海中”,歌唱者通過喇叭筒低聲朗誦歌詞,鑿子在鋼琴琴弦上來回摩擦產生了海浪般強烈的音響,伴奏著鋸琴奏出哀婉的旋律。第三首歌“我的寶貝,我的兒子,你從哪里來?”由歌聲的華彩樂段開始,接著是在波萊羅舞曲節奏的伴奏下獨唱者與幕后童聲的對白。這一作品節奏變化明顯,力度對比很強烈。第四首歌是“格拉那達的每天下午”,歌詞選自超現實主義作品《安娜·馬格達倫·巴赫的札記》。樂曲的歌聲以正常、有表情的方式演唱,并由馬林巴琴的大三度震音、打擊樂手唱出的大三和弦和玩具鋼琴的明亮音響為伴奏。接著是紙撥子撥弦、玻璃棒按弦演奏的一段曼陀鈴樂曲。第五首歌是“我柔和的心中充滿了光明”,曲中用管形鐘,掛鈴和鐘琴奏出獨特的音響,雙簧管吹奏出馬勒“大地之歌”中的旋律,童聲與女高音靠近鋼琴琴弦演唱。
上一篇:西方文學·音樂·《鳥的蘇醒》
下一篇:西方文學·維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