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坤上震)
《豫》: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鳴豫,兇。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注釋〕 豫:卦名,象征歡娛。 建侯:分封諸侯。行師:出師。 剛應:第四爻為陽爻,其上下五陰爻與之相應,象征君主得到臣民擁護。志行:指君主之志得以實現。 順動:豫卦上震為雷,下坤為地,地表順從,雷表行動,所以是順動。 如:順應。 過:誤。 忒(tè):差錯。 奮:動。 殷:盛大。薦:進。 配:獻。祖考:祖先。 鳴:有名。鳴豫:有名而歡娛。 介:古文作“砎”,堅硬。于:如也。介于石:指堅如磐石。 盱(xū):眼向上看,比喻阿諛奉承。 悔:較小之不幸。 遲:緩。 有:同“又”。 位不當:指第三爻為陰,卻據陽位。 由:疑為“田”字。由豫:即田獵以行樂。 盍(hé):同“合”,會合。簪(zān):古人用來固定發鬢的飾物。盍簪:意思是頭挨著頭,比喻相聚。 貞疾:指用來占問疾病。 恒:久,指壽命長。 乘剛:指第五根陰爻位于第四爻陽爻之上,是為柔乘剛之象,比喻臣勢威脅到君。 中未亡:第五爻位于外卦之中,象征人遵循中道。 冥:昏暗,黃昏。冥豫:在昏暗之中享樂。 有:漢帛書《周易》寫為“或”。渝:敗壞。成有渝:已獲成功之事可能會敗壞。
〔鑒賞〕 豫卦在《周易》中位居第十六,與第十五位的謙卦成倒爻對立卦、即綜卦,就是說把謙卦六爻上下顛倒過來,就是豫卦的卦象。所謂“豫”,就是歡愉,愉快,快樂。一個人具備優秀的品質,在事業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又保持謙虛的美德,他在精神上應當是愉快的。所以《序卦》說:“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卦的爻辭自始至終圍繞著“豫”字言吉兇,指明什么樣的快樂是可取的,什么樣的快樂會遭致災難。可見豫卦表達了古人的快樂觀。《易經》是講成功之道的著作,因此它總是從對人的成長、對其生活和事業是否有利來決定取舍。它不主張清教徒的生活方式,把愉快的生活作為人生的基本目標,所以特地用“豫”、即快樂作為一卦的卦名和卦義。但是《易經》也不主張享樂主義,不把快樂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快樂確實能使人的生活輕松而愜意,但是一味追求快樂容易使人喪失大志,沉迷于享樂或安逸,從而迷失方向。豫卦把快樂作為有意義的活動所造成的精神愉悅的效果加以肯定。如“九四”爻辭說打獵非常快樂,“大有得”我們可以理解為不僅提高了武藝,鍛煉了身體,而且獲得了許多獵物,而朋友們歡聚在一起,也增進了友誼。看起來《易經》提倡打獵這類娛樂活動的。
總的來看,豫卦的重點在指明人們不能不顧長遠的利益,或以不正當的手段追求所向往的東西,以圖一時的享受和快樂。“初六”爻辭所說的“鳴豫”就是講有些人因為有了名聲,就耽于虛榮,忘乎所以;或是乘機放縱物欲,完全失去遠大的目標,甚至走向歧路。爻辭認定這種快樂是短暫的,很快會嘗到苦果,樂極生悲,因此判斷“名豫”為“兇”。這里“兇”雖只有一個字,但它卻有萬鈞之力,能夠讓享樂主義者驚出一身冷汗。“六三”爻辭中的“盱豫”大概是說那些以逢迎獻媚為能事的小人,他們因為討得了長上的歡心而得意洋洋,又由此得到種種好處而樂不可支。但是根據豫卦,不以中正持身、行邪道之人終究要受到正義的懲罰,他們的不幸會一個接著一個到來,他們的得意也是不能持久的。“上六”爻辭所說的“冥豫”則是指那些已經日暮途窮的人仍然醉生夢死,茍且偷樂,致使已獲成功的事業敗壞得不可收拾。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改弦更張,另作良謀,方能避免災禍。由上可見,《易經》引導人們追求高尚的娛樂和精神的愉悅,否定由滿足低級趣味而產生的快樂,反對人們以犧牲根本利益來換取短暫的歡樂。雖然豫卦的文字很少,卻為中國人的快樂觀定下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基調。
《彖傳》在解釋卦象和卦辭時著重闡述獲得幸福和快樂的一項根本條件:即它說的“順以動”。這句話是根據卦象立論,豫卦下坤上震,坤表示地,象征順;震表示雷,象征動,因此言“順以動”。這里的“順”是順“時”,《彖傳》贊嘆說:“《豫》之時,義大矣哉!”可見,弄懂“時”的觀念,對于把握豫卦的卦義實在是太重要了。《周易》中“時”的概念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在這里是指自然規律,以及特定的時間地點中合乎自然規律出現的各種客觀條件。《彖傳》說天地就是“順動”的,所以日月的運行和四時的更替都是嚴格地合乎自然法則,比如都是按時出現和離去,沒有一點差錯。人們要取法天地,也要根據四時中的自然變化,按照特定的時代條件來決定怎樣做。在《彖傳》看來,只有這樣做,人們的事業才能取得成功,活動也才會產生快樂。在《周易》中有兩個觀念極其重要,一是“中”,一是“時”。根據《周易》的智慧,人們既要守中,又要應時;既要遵循適當的原則,又要順應時機,這就是《周易》所說的“時中”。快樂的生活、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人生是靠合乎“時中”的活動實現的。
從豫卦爻辭關于快樂應當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愉悅的思想出發,《象傳》以極富美感的想像發明豫卦卦象的意義,說:“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雷在地的上方轟鳴,這是大自然中陰陽相交所產生的最壯觀的音樂,因此圣人作樂表達一種最深沉、最虔敬的情感。《象傳》這樣的發揮是引導人們在表達熱烈、誠摯、崇高的感情的音樂中尋求生活的樂趣,獲得心靈的滿足,求得精神的升華。
《周易》是一部生活的教科書,其中雖然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但是它所提供的深刻的哲理如不斷地加以琢磨和體味,就能為我們人生導航,使我們能夠避免或戰勝生活中的險風惡浪,達到陽光燦爛的勝利彼岸。
上一篇:《象傳·坤》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述而》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