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類·大開大闔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二段以后,融情入景,“游蕩隨風化為輕絮”之意致發揮靡遺,則由展開局面,以大開大闔之筆,淋漓盡致以寫之,意無余剩,詞無不達,在此種最長之調,為唯一法門。句多韻少如三、四兩段,尤非如此不可。柳屯田長調用筆運氣,首創此法。南宋善學柳者,惟夢窗一人。(陳匪石《宋詞舉》卷上)
【詞例】
鶯 啼 序
吳文英
殘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游蕩,隨風化為輕絮。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別后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仿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苧。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亸鳳迷歸,破鸞慵舞。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沉過雁,謾相思、彈入哀箏柱。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解析】開闔,是填詞章法中重要的一種技法。劉熙載說:“詞之章法,不外相摩相蕩,如奇正、空實、抑揚、開闔、工易、寬緊之類是已。”(《藝概·詞概》)開,即推開、放開; 闔,即收束、閉闔。詞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回。要放開,最忌步步相連,要收回,最忌行行愈遠。須神來氣往,去來無跡,方為入妙。“譬如水之逆風,風之逆水,一往一來,激而成文,而波瀾出焉,乃真開闔也。”(唐彪《讀書作文譜》)古人在填詞時,頗講究章法、句法、字法,其中以章法最為重要,因為如果舍棄章法而專求字句,縱然爭奇競巧,又豈能開闔變化,一動萬隨! 在小令、中調、長調中,長調的創作難于中調和小令,難就難于: 須“語氣貫串,不冗不復,徘徊宛轉,自然成文。”(彭孫遹《金粟詞話》)為了使長調慢詞寫得一氣流貫,變化錯綜,而又具有縱橫離合之致,倚聲家常使用大開大闔的筆法,或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語,或于綿婉中,著一二激厲語,或于濃句中,間以淡話,或于疏句中,接以密語,從而達到不冗不碎,神韻天然的境界。
在兩宋詞人中,最善于運用大開大闔技法的、要數北宋的柳永、周邦彥和南宋的吳文英。蔡嵩云曾指出:“柳詞勝處,在氣骨,不在字面。其寫景處遠勝其抒情處。而章法大開大闔,為后起清真、夢窗諸家所取法,信為創調名家。”(《柯亭詞論》)吳文英的 《鶯啼序》是運用大開大闔筆法的成功范例。《鶯啼序》 全章二百四十字,乃詞調中最長的詞調。填此詞調時,意須層出不窮,否則滿紙敷辭。此調全章多至四段,如果不講究脈絡貫串,必造成散漫。此外,還須作者致力于用筆行氣,否則,不失之拖沓,即失之板重。吳文英共寫過三首 《鶯啼序》,其中以“殘寒正欺病酒”一首最佳。
此詞第一段寫索居之時,見暮春之景,觸起羈情。“殘寒”二句,點明節令,春暮帶有殘寒,詞人閉門不出,是為春寒病酒。暗含傷春之意。“燕來晚”二句,寫其見飛入西城的晚來之燕。飛燕似乎告訴他春事已臨遲暮,趕快出游吧!“畫船載”二句,寫其于清明過后泛舟湖中,見到吳宮旁邊的行行煙柳,不禁觸發了他的羈思。“念羈情”二句,寫那感發引起的羈情似乎化作輕輕的柳絮,隨風游蕩。此二句為全篇之骨,籠罩以下三段。第二段,追憶昔日西湖舊游遇艷情景。“十載”三句,回憶十年前曾在一個塵霧迷漫的日子騎馬來到西湖。“溯紅”二句,寫舍馬泛舟,由侍婢錦兒暗中傳遞真情、將他招入 “仙溪”那位伊人的住處。“倚銀屏”二句,描寫與伊人初遇時悲喜交集之情狀,他們倚著銀屏,深感春色無邊而歡事無多,她流下的紅淚沾濕了歌扇與金縷衣。“暝堤空”三句,寫時近黃昏,暮色籠罩湖堤,游人散去,而我有幸得留宿 “仙溪”,讓斜陽陪伴湖中鷗鷺一起棲息吧! 此三句寫景而融入人事,實處皆空,顯得蘊藉空靈。該段追憶的那位“伊人”,是夢窗在杭州所納之妾。夏承燾在 《吳夢窗系年》 中說:“夢窗似不止一妾,其另一人殆娶于杭州……總之,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者,則悼杭州亡妾……唐宋詞人多狎妓納妾之作,夢窗尤多費辭,姑連書之,以見當時風習。”這首 《鶯啼序》 就是詳憶與杭州之妾的離合死生之跡。
第三段,寫今日重來湖上,深感物是人非,追尋昔游,俱為陳跡。“幽蘭”三句,與上段 “十載西湖”照應,寫暮春又至,而詞人依然客居水鄉。“別后”四句,寫別后重訪舊地,杳無信息,經歷幾番風雨,事往而花謝。“瘞玉埋香”,既是寫風雨摧殘埋葬芳花,也暗示伊人已經逝世。“長波”四句,補寫初遇伊人時,伊人的艷麗,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她顧盼生情,使湖中的春波也要妒忌她含情的眼神,蒼翠的遠山與其秀美的娥眉相比,也會感到羞愧。“漁燈分影春江宿”,于 “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為復筆;“短楫桃根渡”,于 “溯紅漸招入仙溪”為復筆,作兩番鉤勒,筆力極渾厚。“青樓”三句,補寫初遇伊人、即將分手時的情景。記得臨別時仿佛在伊人住的樓閣的舊壁上題詩,當時淚水與墨汁使壁上的塵土暗淡無色。
第四段極寫詞人傷時嘆老以及相思之苦。“危亭”三句,遙接 “長波妒盼,遙山羞黛”,先寫其悵望。詞人登臨危亭,望極天涯,感嘆鬢發斑白。“暗點檢”四句,繼寫其睹物思人。昔日離別時的淚痕,歡會時的唾液,還濕染著絹帕,而鏡臺上的飾物鳳已 “迷歸”,鸞已 “慵舞”,暗示鏡破人亡。“殷勤”四句,寫其內心怨恨。詞人本指望書寫長恨,但鴻雁無法飛越遼闊的大海,難以傳書,只好將相思之情寄托于哀箏。最后三句,遙應起段 “游蕩隨風化為輕絮”作結,信物猶在,芳蹤不歸,書欲寄而不達、魂已斷而難招,詞人傷心程度,可想而知。末段所寫,是二、三段情事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對首段“羈情”二字的總收束。通觀全詞,通體離合變化而又大力包舉、一氣舒卷,實得力于大開大闔筆法。故陳匪石評此詞說:“而二段以后,融情入景,‘游蕩隨風化為輕絮’ 之意致發揮靡遺,則由展開局面,以大開大闔之筆,淋漓盡致以寫之,意無余剩,詞無不達,在此種最長之調為唯一法門。句多韻少,如三、四兩段,尤非如此不可。”蔡嵩云也說:“竟體固章法井然,而三四兩遍用大開大闔之筆,純自屯田、清真二家脫化而出。”(《柯亭詞論》)
柳永是大量創作慢詞的第一位詞人。他善于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通過曲折委婉的鋪寫表達豐富的內容,在章法結構上亦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像《夜半樂》就成功運用了大開大闔的寫法,為后來的詞人所廣為借鑒。夢窗詞深得屯田、清真之妙,其長調慢詞之開闔變化,實自柳、周出,然而其面貌全變,另具神理。
上一篇:記敘類·善于鋪敘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結構類·順逆申縮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