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類·櫽括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櫽括唐人詩歌為之,是亦集句之義。然其間話意聯屬,飄飄然有豪縱高舉之氣。酒酣耳熱,浩歌數過,亦一快也。(趙聞禮 《陽春白雪外集》)
【詞例】
小 梅 花
賀 鑄
城下路,凄風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頭沙,帶蒹葭,漫漫昔時流水今人家。黃埃赤日長安道,倦客無漿馬無草。開函關,掩函關,千古如何不見一人閑? 六國擾,三秦掃,初謂商山遺四老。馳單車,致緘書,裂荷焚芰接武曳長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鄉安穩處。生忘形,死忘名,誰論二豪初不數劉伶!
【解析】 檃括法,乃依某種文體原有的內容、詞句改寫成另一種體裁。櫽括前人詩篇,各有利弊。原作的立意,用語可資憑借,卻也為后來者騁才運思帶來桎梏。如能融合無間、渾然一體、化古為今、推舊出新,方為上乘之作。多數櫽括之作皆過于雕鑿生硬,人工痕跡明顯,有時不過是一種文字游戲。只有少數作家的成功之作,方能刪減原詩句意,補充新意,用古人如己出,節省筆墨,豐富內涵。賀鑄此詞,便是這方面的優秀代表作。
賀鑄一生命運多舛。雖文武全才,志向遠大,卻沉淪下僚,才不得施。故詩詞中多牢騷憤悶語,以泄心中不滿。此詞評點古人,否定世俗的名利觀念,推崇“生忘形、死忘名”的超脫豁達,表明自己的人生觀,當然,這是賀鑄失意時的憤激語,他并不是一位隱士或酒徒。 詞開篇即檃括唐詩。 顧況 《悲歌》 云:“邊城路, 今人犁田昔人墓。 岸上沙,昔日江水今人家。”賀鑄用其語與意,嘆息人世間的變化無常,然融入 “凄風露”、“帶蒹葭”,在茫茫蒼蒼的畫面上,涂抹上一層濃厚的凄涼寂苦的況味。語意之沉痛悲苦,皆超過顧況詩。可以體會詞人是在極度抑郁困苦的境況中作此詞。接句仍化用顧況詩。顧況 《長安道》 云:“長安道,人無衣,馬無草。”長安道謂朝京仕途奔走之路。仕途多挫折,故自云 “倦客”。賀詞還襯以 “黃埃赤日”的酷烈環境,突出人渴馬饑,憔悴落魄的奔波之苦。賀鑄嘲人是虛,嘲己是實。嘲己乃正話反說,憤慨朝廷的不識人才。兩首顧況詩結合到一起,揉以己意,面貌一新。碌碌奔走之 “倦客”,放到 “今人犁田古人墓”的背景下, 到頭來不是一場空嗎? 賀詞之檃括, 語意更多層次, 曲折深沉, 耐人尋味。更奇妙的是,將不同的作品融為一體,卻絲毫不見斧鑿痕跡,處處如作者新創。關鍵是作者有這方面生活的深刻體驗,古人之感慨化為己身之遭際,脫口而出,渾然天成。上片歇拍因此有這冷然一問: 函關時開時閉,你爭我奪無休無盡,千古紛紛攘攘,“你方唱罷我登臺”,為什么沒有一個人愿意閑隱避世,不參加角逐呢?這里對世俗的追名逐利之否定, 便是檃括兩首顧況詩的進一步推衍。 賀鑄也沒有逃脫這個牢籠, 歇拍之詰問便是他 “此路不通”后的痛苦反省。戴叔倫 《淮南逢董校書》 云:“如何百年內,不見一人閑!”即為賀詞之所本。“函關”則承 “長安道”而來,前后呼應,語意聯貫。下片詠秦漢以來的一些具體史實,作為上片所抒感慨的論證。漢滅六國,掃三秦,湒同宇內,不參加這場逐鹿的,鮮有其人。起初尚有商山四皓看破紅塵,置身局外,但最終因呂后馳車致函、卑辭厚禮招請,一個個便撕下隱者面具,在京都帝王門下走動起來。可見千古難得有真正閑隱的高士,也沒人真正領會 “昔時流水今人家”的變化無常。皆墮入庸庸塵世,名利熏心,不知自檢。如此以來,只有 “深入醉鄉安穩處”的酒徒,才是真正的曠達超脫者,如阮藉、劉伶等,不把形骸和名利當一回事,更不在乎他人的議論。賀鑄最后只能從這些人中尋找知音。下片多用典,只在詳細發揮上片語意,故賀鑄此詞整體上是檃括唐詩而成。
詞中檃括體, 倡自蘇軾。 蘇軾 《水調歌頭》 小序云:“建安章質夫家善琵琶者, 乞為歌詞。 余久不作, 特取退之詞, 稍加檃括, 使就聲律, 以遺之云。”韓愈原詩名 《聽穎師彈琴》,乃唐代寫音樂的名篇。蘇軾此詞不僅保存了韓詩的妙趣和神韻,且時有發揮,翻進一層。如結句變韓詩的 “濕衣淚滂滂”為 “無淚與君傾”,更寫盡演奏者技藝之高超,樂音之感人。 蘇軾詞的檃括不限于唐詩, 其 《哨遍》 則檃括陶淵明的 《歸去來兮辭》,寫歸隱山林的志向。賀鑄與蘇軾交往密切,其詞亦深受影響。賀鑄曾自夸曰:“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常奔走不暇。”(周密《浩然齋雅談》 轉引)這有時表現為用前人成句,有時就是檃括。 如《攀鞍態》 云:“濘倚碧云如有待, 望新月, 為誰雙拜?細語人不聞,微風動、 羅裙帶。”乃檃括唐李端的 《拜新月》。李詩曰:“開簾見新月, 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 北風吹裙帶。” 《第一花》 云:“豆蔻梢頭莫漫夸, 春風十里舊繁華”。乃檃括杜牧《贈別》。杜詩云:“娉娉裊裊十三余,荳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此類實例,在賀詞中舉不勝舉,形成賀詞的一大特色,而且時有成功之作。近人夏敬觀稱贊曰:“小令喜用前人成句,其造句亦恒類晚唐人詩。慢詞命詞遣意,多自唐賢詩篇得來, 不施破碎藻采, 可謂無假脂粉, 自然秾麗。”(手批 《東山詞》)可見賀鑄用檃括法之頻繁及成就之高。蘇軾之后, 檃括法在宋詞中已得到普遍使用。 此法與古代文人多讀書、喜用典、擅長到古詩文中尋找靈感的習俗相投合。與賀鑄同時的周邦彥,“長短句純用唐人詩句”(周密《浩然齋雅淡》)如《瑣窗寒》“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用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應天長》“見漢宮傳燭,飛煙五侯宅。”用韓翃 《寒食》“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南宋大家辛棄疾,以善用典著稱, 更是個中老手。 他的詞亦不限于檃括唐詩, 經、 史、 雜著皆隨手拈來, 時有妙文。 檃括法在他手中, 運用得淋漓盡致。
上一篇:用事類·俱集經語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聲韻類·用韻密致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