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向我們來了·田間》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悲哀的
種族,
我們必須戰爭呵!
九月的窗外,
亞細亞的
田野上,
自由呵……
從血的那邊
從兄弟尸骸的那邊,
向我們來了,
像暴風雨,
像海燕。
抗日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者氣勢洶洶,我國國土接連淪陷。有的人別有用心地對戰爭前途散布悲觀論調。這首短詩在這種背景下發表,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開頭不稱呼“同胞們”,而稱呼“悲哀的種族”,這在當時有特殊的感召力,能一下子使讀者想到中華民族遭受侵略,失去自由、獨立的危險處境,激起對侵略者的仇恨和殺敵救亡的熱情。在這樣的心理基礎上,“我們必須戰爭呵”的呼喚當然就更加深入人心了。接著詩人向“悲哀的種族”的同胞們報告了一個消息:自由向我們來了。這是個好消息,但作者并不急于一下子說出,而是先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九月的窗外,亞細亞的田野上。”等到讀者的視野被拓寬,急于看到什么的時候,作者這才重重點出:“自由呵……/從血的那邊/從兄弟尸骸的那邊/向我們來了。”有的詩人喜歡依照外國神話把“自由”描繪成女神形象;田間則不然,在他的心目中,“自由”是和殘酷的戰斗一起走來的,換言之,民族自由和民族解放戰爭已經是兩位一體,不能分割了。
寫到這里,詩人意猶未盡,于是在稍作停頓之后,又作了這樣的補述:“像暴風雨,/像海燕。”前者狀其迅猛雄偉,不可阻擋,有刷洗山河之功;后者狀其矯健頑強,不屈不撓,有穿云破霧之力。只要把自由和戰爭看作兩位一體,這兩個比喻是容易領會的。
本篇的分節分行別具一格。如果按一般的分節標準,似應把前三行作為一節,以下作為另一節。田間的分節不是以“意思”為準,而是以內心感受為準。在他的感受中,戰爭和自由是兩位一體的,所以他把“必須戰爭”的呼喚和“自由走來”的傳告連為一節,如果分開就把詩的一體性割裂了。當作者心中浮現出“像暴風雨,/像海燕”的情景時,他的情緒進入了新的境界,因此,他把這兩行單獨作為一節。本篇的詩行短促有力,確如聞一多所說,是“一聲聲的鼓點”,“不只鼓的聲律,還有鼓的情緒”。
上一篇:《自然之戀·王遼生》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自畫像·吉狄馬加》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