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文山先生全集
別集。宋文天祥撰。傅增湘《藏園君書經眼錄》卷一四謂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新刊指南錄》四卷,宋刊本;并謂“此本卷中凡虜帥、逆賊及文天祥字,又詩中避忌處皆成空格,蓋板刻于宋末,元初乃挖板印行耳”。按《指南錄》自序作于南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閏月,后序作于同年五月,時端宗已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缎驴改箱洝芳纯诰把?1276—1278)間。是為文天祥的作品刊行之始。在這以后不久,《吟嘯集》問世,元許有壬嘗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間讀之,見《全集》附錄《文丞相傳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吟嘯集》乃“當時書肆所刊行”,“與《指南錄》頗相復出”。在宋、元易代之際,已有人積極搜求文天祥的文字,得其隨筆數十大冊,不幸遭難后盡散失。元成宗元貞(1295—1297)、大德間,他的家鄉人廣泛搜訪,以其所得,編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以道體堂之名刊行。據天祥所撰《文山觀大水記》,道體堂乃其鄉里名勝,知此前、后集即刻于鄉里。其書,《宋史·藝文志》未著錄,流傳不廣。在前、后集刊刻同時,“《指南前錄》三卷,《后錄》五卷,《集杜》二百首”,已“天下誦之”,見元劉岳申所撰《文丞相傳》,見《全集》附錄。明初,尹鳳岐從內閣得《前集》、《后集》,重加編次,為詩文十七卷,起南宋理宗寶祐三年(1255),迄度宗咸淳十年甲戌(1274)。江西副使陳價、廬陵處士張祥先后刻之,稱《文山先生全集》。附以《指南錄》一卷、《指南后錄》二卷,《紀年錄》(年譜)一卷?!段臏Y閣書目》卷九著錄《文山先生文集》,云一部六冊,完全,當即此本。同上書同上卷復著錄《文山先生遺文》一部八冊,云殘缺;所收當為《文山先生文集》集外之文。集杜詩有單行本,有明憲宗成化(1465—1487)年間刊《文山先生集杜詩前后卷》。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張元諭刻《文山先生全集》問世。其書卷一至卷二為詩,卷三至卷一二為文,卷一三為《指南錄》,卷一四為《指南后錄》,卷一五為《吟嘯集》,卷一六為《集杜詩》,卷一七為《紀年錄》,卷一八為《拾遺》,收佚文二篇。卷一九、二○,附錄傳記及其他研究資料?!端膸烊珪匪铡段纳郊范痪恚闯雒鞒蹩?。復收《文信公集杜詩》(一名《文山詩史》)四卷,所收詩與嘉靖本《集杜詩》同,次第略有異。今通行本,為《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本。各本所收皆未盡。詩有《集杜句》和汪元量《妾薄命呈文山道人》,見《增訂湖山類稿》卷三《妾薄命呈文山道人》附;有明抄本《詩淵》第七冊署名浮休道人所作《汪水云援琴訪予縲紲彈而作十絕以送之》詩,即劉辰翁在選本《湖山類稿》序中所說的《拘幽》十操,皆作于被囚燕都時。文有為汪元量《行吟》所作的題跋,見《增訂湖山類稿》附錄一,亦作于被囚燕都時;明朱存理《鐵網珊瑚》及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收有天祥的家書。《藏園群書經眼錄》卷一四著錄《宋文潞公軒詩》三卷,云文天祥撰,明憲宗成化(1465—1487)年間刊本。按:文潞公乃文彥博,此詩集疑非天祥撰。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文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文心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