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既閑婉又沉著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小山詞,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又,“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既閑婉,又沉著,當時更無敵手。(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詞例】
臨 江 仙
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解析】 “閑婉”,是指詞筆閑雅婉轉;“沉著”,則謂詞情深沉不浮。“既閑婉又沉著”,那就既要求用筆宛轉入微,曲盡其妙,又要求情韻悠長綿厚、味深意永。作詞而能形成這樣的藝術風格,實屬不易。不過,稱晏幾道的詞“既閑婉又沉著”,卻絕非虛譽。象這里提到的 《臨江仙》 詞,一起即寫樓臺高鎖,簾幕低垂,這是說居處的冷落,其凄寂無人可知。而夢后酒醒之際,驟見此境,尤難為懷。以環境的描寫襯出詞人眼前的無窮春恨,雖然在字面上沒有明說,但緊接以“去年春恨卻來時”一句,即暗暗表明居處的落寞凄清與去年春恨重來有關。去年春恨的具體內容也不直接說出,而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出色景語烘染,這兩句原為唐末翁宏之詩,被小山妙筆拈置此處,襯副得宜。落花、微雨之中,一人煢煢孑立,空中雙燕穿飛,畫面雖則無聲,但那種無言的春恨卻早已溢于畫外了——燕子無知,尚能自由地雙飛,人而有情,卻只能形影相吊,獨飲愁恨。詞人且不明說落花春恨、微雨愁情,而自以此種迷離悱惻、伊郁惝恍之境界會意,似乎詞人有心要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他在欲露不露、欲說還休之間暗藏著的“人去樓空”、“如幻如電”的悵惘以及“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的不盡感慨。至于引起春恨的具體緣由,卻始終不肯清楚地道出,只是一意閃爍其辭,點到即止,層層蓄勢,直至下片“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才始點明,懷人深情隨之一瀉而出。結拍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二句,謂當時明月之下,曾經映照彩云般的小蘋歸去,彩云般易散的戀情也隨人的歸去而消散無蹤矣。此詞起處用對偶,辭語致密;過片用散行,辭旨疏宕; 最后以虛筆作結,自有無窮感喟蘊蓄其中,情深意厚耐人尋味。又出語俊逸,宛轉空靈,文心曲折微妙,未作一語呆滯的刻畫與敘述而情溢紙外,于閑婉中顯出沉著的風調。的確可以說是 “當時更無敵手”。小晏專力于令詞,他在令詞的技巧方面,實有改進和提高之功:晚唐以來,小令 “先著我鞭”,至晏殊、歐陽修階段已達很高的水平,但其寫法卻基本 “一以貫之”地停留在注重其字面的組織、氣氛的渲染以及情景的交融和意境的含蓄等方面。小晏的令詞,則一方面出色地繼承了這些優點,另一方面又注意吸收 “詩”和當時已經廣泛興起的慢詞長調的寫法,在其詞勢章法上有所改進。著名的大詩人黃庭堅曾經這樣評論小山詞:“寓以詩人之句法,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小山詞序》)。我們前面講的 《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即是如此,體式整齊,基本接近于七律或五律,讀之使人生出一種整齊、勻稱的感覺,故曰 “閑婉”,而在這種表面平緩均勻的體式之下,詞人又潛寓進波瀾起伏的戀情內容,“微痛纖悲”的身世際遇和 “昨夢前塵”式的人生空寂感,故曰 “沉著”。同樣風味的詞還有不少,如小晏的 《蝶戀花》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銷魂無說處,覺來惆悵銷魂誤。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此詞雖短,而轉折甚多。“一起從夢寫人,語即精練。蓋人去江南,相思不已,故不覺夢入江南也。但行盡江南,終不遇人,夢勞魂傷矣,此一頓挫處。既不遇人,故無說處,而一夢覺來,依然惆悵,此又一頓挫處。下片,因覺來惆悵,遂欲詳書尺素,以盡平日相思之情與夢中尋訪之情。但魚雁無憑,尺素難達,此亦一頓挫處。寄書既無憑,故惟有倚弦以寄恨,但恨深弦急,竟將箏柱移破。寫來層層深入,節節頓挫,既清利,又沉著”(見唐圭璋先生 《唐宋詞簡釋》 第8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不難發現,象這類思力深厚,筆勢回環往復,虛實相生,既避浮躁趨深沉,又變質實為清婉靈動的詞作,正是“既閑婉又沉著”的藝術風格的體現,確有著很高的藝術造詣和審美價值。
上一篇:風格類·通首惋惻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得騷怨之遺韻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