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類·以人擬物之映襯式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
【依據(jù)】以人擬物格: 情事屬人,動作亦屬人,而取象于物,以物態(tài)象征情事也。此與前格(移物作人)恰相反,前格句意屬物,而此格句意屬人。(另“借物起人之映襯式”)
【詞例】
減字木蘭花
秦 觀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黛蛾長斂,任是春風(fēng)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解析】這首詞寫一位女子深長的離愁別恨。古人寫愁,有云:“腸一日而九回。”又云: “柔腸寸斷”。用此夸張手法,已經(jīng)把“愁”的程度寫得夠強烈了; 而“欲見”兩句則在此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意謂: 你要知道“九回腸”和“寸斷”的“柔腸”是什么模樣嗎?請看這金爐中曲曲盤盤,一點點燒成了灰的“小篆香” (篆香、盤香,因其形狀回環(huán)如篆,故名)!這里,以篆香來比喻“回腸”,以篆香的“斷盡”來比喻“柔腸”的“寸斷”,使得無形的悲愁有形了,成了一種可見可觸的物象,這就是“以人擬物”的手法。這種“以人擬物”手法與“移物作人”手法恰恰相反:“移物作人”是以物性作人性,使物具有“人”的情態(tài);“以人擬物”則是以物象表人事,使本屬于人的東西具有了 “物”的特征。略加比較,區(qū)別也是明顯的。
唐代柳宗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一詩有云:“江流曲似九回腸。”同樣是取象于物,同樣是將“九回腸”借外在的物態(tài)訴諸視覺,與秦觀此詞的表現(xiàn)手法完全同類。只是柳詩形象闊大,意境雄渾; 秦詞則形象輕盈,意境幽微; 柳詩之愁,系乎國家命運,充塞于天地之間,莽莽蒼蒼,故以奔騰的“江流”為喻; 秦詞之愁,乃兒女子之情愁,僅限于閨房之內(nèi),纏綿婉約,故取小小的“篆香”作譬。這其中的差異,不僅僅是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的不同所致,在很大程度上乃是為詩與詞各自的體式所決定的。
上一篇:抒情類·陽秋筆法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修辭類·托情于物之映襯式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