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類·思路矯變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將自己孤孑反襯出 “百”字來,思路矯變。(邵淵耀 《環林評山中白云詞》卷七)
【詞例】
浪 淘 沙
題陳汝朝百鷺畫卷
張 炎
玉立水云鄉、爾我相忘。披離寒羽庇風霜。不趁白鷗游海上,靜看魚忙。應笑我凄涼,客路何長。猶將孤影侶斜陽。花底鹓行無認處,卻對秋塘。
【解析】這是一首題畫詞。原畫作者陳汝朝,生平不詳。本詞最大的藝術技巧是從賞畫詠景入筆,中間思路矯變,轉為寫己抒情,將自己的孤孑悲愴反襯出畫卷中百鷺的悠閑歡愉。畫中鷺與畫外人交相映襯,彼此對照,傳遞情感,產生強烈的反差效果。既切合畫景畫意,寫得栩栩如生,又打入身世家國之事,抒發得深婉別致,形成有我之境,清遠醒藉的特色。
上片寫“百鷺畫卷”之意境。“玉立水云鄉”,起句極深美。“玉立”既狀鷺鳥高大瘦削,修美體態,又喻鷺鳥品行高潔,操守堅定,不入塵世污穢。寫形傳神,妙合無痕。“水云鄉”:水云彌漫的地方。多指超凡脫俗之地。點鷺鳥生活環境。次句“爾我相忘”,寫鷺鳥之神韻,佇立水云鄉,悠閑適意之至,物我兩忘。其中亦含詞人觀賞時入迷以至神往之態。鷺人兩廂忘機,大有不知鷺為我,我為鷺之感。這兩句是從百鷺的總體著筆。而第三句“披離寒羽庇風霜。”則著眼個別,具體刻畫,窺一斑見全貌,以見出畫卷中百鷺不同形態、緊扣題面。“不趁白鷗游海上,靜看魚忙。”前句鷗鷺并提,而又各顯個性,鷗翔海上,鷺涉湖塘,隱末句“秋塘”之意。后句從靜態、動態兩方面著筆,再次刻劃百鷺個體。“靜看”寫鷺鳥在靜觀細察水中情況,隨時準備出擊。乃為覓食前之閑適之形;“魚忙”即鷺鳥盯住目標,快速叼魚覓食,乃為捕魚時忙碌之態。“應笑我凄涼”。換頭從鷺鳥方面落筆,寫詞人自己境況,承上啟下曲意不斷。百鷺若有靈知,應笑我飄泊他鄉,浪跡異地,一身凄涼,滿懷苦楚。一個“笑”字,融化鷺鳥與詞人,清趣盎然,深美蘊藉。接下兩句寫漫漫飄流之路,何處是盡頭,何日是終結。“孤影”“斜陽”相伴相隨,直至終生。此處詞人以“孤影”反襯“百鷺”、“斜陽”對照“水云鄉”既落實了“笑”的內涵,又揭示“凄涼”的內幕。句工意新,清疏明快。“花底鹓行無認處,卻對秋塘”。“花底”猶花叢。“鹓行”原指朝班。《梁書·張緬傳》: “殿中郎缺。高祖謂徐勉曰:‘此曹舊用文學,且居鹓行之首,宜詳擇其人。’”此處指自己文才不凡,詞采橫溢而不在朝廷任職。前句分寫,后句合指。鷺鳥不在花叢之中,追香逐芳,我亦無意在官場中尋路覓門,彼此悠游江湖,河塘,樂此一生。“對秋塘”者,于鳥是現狀,是本性; 于人則是向往,是決心。詞人借此表明,自己要效法百鷺,徹底拋卻聲色功名。百鷺與孤我再次合寫,畫景與詞情有機統一,令人遐思,有有余不盡之意。全詞起筆清疏,結意幽深。上片就畫卷寫百鷺之景、整體個性形象鮮明; 動靜相間,形神互合。下片以詠畫景一變為抒詞人之情,身世家國,客居浪游,以己身孤孑反襯百鷺群嬉,凄涼苦況,分外深婉纏綿。既為風景畫,又是抒情詩,當為 《山中白云詞》杰作。
上一篇:抒情類·以跌宕之筆寫綿邈之情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結構類·前實后虛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