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劉姥姥游園》解說與賞析
《紅樓夢》中最令人難忘的場面是劉姥姥逛大觀園,在普通的讀者中,劉姥姥的大名幾乎超過了寶、黛、釵,因為對寶、黛、釵等人,一般讀者的喜愛是有選擇的,有人喜歡黛玉,有人就討厭黛玉;有人不喜歡寶釵,有人卻很愛寶釵。至于寶玉,那就更不是人人都喜歡的了,也許有不少人十分討厭他……而對于劉姥姥,卻是老少皆宜,一般讀者都感到這個人不錯,有意思。
曹雪芹在賈母之外,又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老年婦女形象,給人留下了極生動活潑的印象,看過《紅樓夢》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幾乎大家都歡喜她,像大觀園的姑娘、奶奶們一樣,大家都歡喜她有趣,是個“可人”。
第39到42回,洋洋兩萬幾千字的文字,都是以劉姥姥為中心的。在第39回中,因湘云的螃蟹宴,先寫劉姥姥的二進榮國府,如何因螃蟹宴而大發感慨,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貧富懸殊,階級差異。將莊稼人的生活和王公貴戚的生活先作一概括的對比。再因別人向鳳姐回話之際,引起賈母的注意,賈母正想找一個外面上年紀的人談談,以調劑那富貴奢華而又乏味的生活,便巧妙地把劉姥姥和賈母連結在一起了。水到渠成,賈母便請劉姥姥逛大觀園,鳳姐、鴛鴦又如何拉攏劉姥姥來討賈母的歡心。一派繁華綺麗又笑話叢生的場景展開了。接著盛宴結束,姥姥又給鳳姐女兒起名字等等,為若干回后的情節安排了伏筆。而游園結束,黛玉因畫圖說笑話,使這一繁華情節在結束之后,又添余韻,所以叫“雅謔補余音”。
第39回到第42回總名就可叫作“劉姥姥逛大觀園”,比較通俗,也比較概括。從總的來看這四回書,細細賞析,大約可分四個方面來分析。
一是作者以村姥姥對照榮國府史太君,把榮國府赫赫揚揚的家世、妃子家的繁華和一個農村中芥豆之微的小戶莊戶人家,以對等的地位聯系起來。前面劉姥姥一入榮國府時,鳳姐接待了她,說是“朝廷還有三門窮親戚”呢。這就是把《紅樓夢》故事的社會意義擴大化了。《紅樓夢》寫了悲歡離合的故事,癡男怨女的愛情、繁華綺麗的貴戚生活……但它不只是愛情小說,也不只是專寫豪門貴族生活的宮廷小說、貴族小說,它的意義要擴大到當時整個社會,應該說是社會小說。它寫榮、寧二府內的種種生活,也寫榮、寧二府外,依傍榮、寧二府生活的人的活動,也寫了與榮寧二府無關的人的生活,文字各有多少繁簡,但筆觸所到是多方面的。寫了大觀園內的愛情悲劇,也寫了大觀園外的愛情悲劇。或者讀者從大觀園和榮國府,想到大觀園外,榮國府外的世界,作者隨時用里面的人的對話提醒讀者注意到大觀園外面、榮國府外面的社會生活。同時他還把外面的人請入榮國府、請入大觀園以加強里外的社會聯系。劉姥姥是一位極重要的客人。而這位客人又那樣特殊,看來似乎與賈府不相稱,但她卻是來自農村、來自小戶、來自社會,她的到來,使大觀園再不是脫離社會時代的“太虛幻境”,而是實實在在的人間了。
這四回書寫得那樣繁華熱鬧,那么多的人,幾乎大觀園所有的人都出場了。但卻只以劉姥姥為中心,在文學藝術的場景中,大觀園的老太太、太太,奶奶、姑娘們,雖然尊貴,卻都成了配角,一切的活動都是圍繞著主角劉姥姥在展開了。
《紅樓夢》中,劉姥姥是個關鍵人物。作者在前面所特別聲明的,寫榮國府那樣復雜的故事正不知從何說起,忽而想起的“千里之外、芥豆之微”,“與榮府略有些瓜葛……倒還是個頭緒”,總之,這是作者一開始就精心設計,著力表現的。目的何在,就是要擴大榮府與外界的聯系,使之關系密切,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和洋洋大觀的劉姥姥逛大觀園來看,劉姥姥在《紅樓夢》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是與賈母旗鼓相當的重要人物,其社會意義是十分明顯的。
寫劉姥姥,塑造這一人物,首先是和賈母對照來寫,使一村一府、一賤一貴、一貧一富……兩兩相差懸殊的人物,而對照起來,又有許多共同點,相映成趣。劉姥姥一見賈母,便說“請老壽星安”,而賈母馬上說:“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一下子便因互相的稱謂,把二人的關系拉得十分親近,兩人的對話,極為得體,十分融洽。
《紅樓夢》人物眾多,男女老少,各種年齡、各種地位、各種處境、各種性格,要使人物形象活起來,生動感人,首先是在人物對話的準確、活潑。作者把劉姥姥和賈母對寫,她們之間每一句對話,都值得讀者很好地品味。
《紅樓夢》很細致詳盡地寫了大觀園的初秋景物,大觀園所以迷人與劉姥姥逛大觀園也是分不開。前面系統寫到大觀園,首先是寶玉題對額那一回,那是在春季,再是元妃省親,那是正月十五日,花還未開,草還未綠,枝頭粘的是綾絹假花。其次眾姊妹進園之后,雖有不少篇幅寫到大觀園,但都是零星的、局部的,這次劉姥姥逛大觀園完全不同,是賈母帶了大家游覽整個園子,有主有次,在新秋季節,各處游了一天。其景物一一展現在賈母和劉姥姥眼中,議論在口中,由她們所見所說,又感染了讀者。讀者仿佛和她們一樣,一齊游覽了大觀園。
進園之后,先是在沁芳亭上四面觀賞全園的景致,使人感到,沁芳亭雖不能把全園一覽無余,但也是適宜于一進園子,四望全園景物的景點。接著先到瀟湘館,“翠竹夾路”,“蒼苔布滿”,劉姥姥誤認作一位哥兒的書房,看窗上紗顏色舊了,大家議論窗紗……種種情趣,又與寶玉題對額時的瀟湘館大不相同,當時只是新建的一所房子,而今卻已是黛玉住了很久的館舍了,這就給人一種親切的生活感,有一種氣氛,感染讀者了。其他如再到秋爽齋、蘅蕪院、櫳翠庵、花淑蘿港等處,無一不是一派秋意,也無一不有所在館舍的“主人”接待,生活氣氛特別濃,這才是真正“大觀園的氣氛”,也只能是出現在《紅樓夢》中的賞心樂事。其他在任何地方都是找不到的,現在有錢再蓋一百座大觀園,也只是空房架子罷了,又何能再現一分一厘“大觀園的氣氛”呢?
這四回書中所寫的人物形象,以劉姥姥為中心所展現的各種畫面,每一個人在不同場合的音容笑貌,作者筆觸所到之處,無一不使讀者嘆為觀止,每個人的神情都在讀者眼前身邊,仿佛讀者也參與其會。
總之這四回書是曹雪芹所寫前八十回中極為精彩的情節之一,需要讀者反復閱讀,仔細品味,才能逐漸深入,一次比一次更感到它的精彩,感受到它巨大的藝術魅力。此文略作賞析,也還只是說點皮毛,掛一漏萬。真要感到它的好處,還要靠讀者自己去感受。
上一篇:《紅樓夢·劉姥姥》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三國演義·刮骨療毒》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