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寫景《隨景抒寫》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起二句已想見其別業之清幽,以下隨景抒寫,自然入妙。(王承治《評注唐詩讀本》卷三)
【詩例】
蘇氏別業
祖詠
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
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
竹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
寥寥人境外,閑坐聽春禽。
【解析】
“別業”,即別墅。這首詩是祖詠過訪蘇氏別墅時觸景生情而作。起句詩人點明別業之“幽”,次句的“生隱心”承“幽”字而來。詩人“隱心”的產生,雖然是由幽靜清寂的別業所觸引的,但與詩人本身的“天機清妙”也不無關系。《唐詩紀事》載,祖詠與王維最為友善,晚年隱居于汝水間,以漁樵自終。這說明詩人平生并不是一個汲汲于功名者。瀟灑出塵的天性,使他很自然對別業幽居發生感悟,故前人評云:“‘生隱心’句有清致,似有得者之談。” ( 《唐詩選參評》)
中間二聯乃著力摹寫別業景象。“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是遠看之景。“南山”,即終南山,在今陜西西安市南,又稱秦嶺。“灃水”,源出終南山,北流至西安市西北入渭水。窗戶與終南山遙遙相望,園林與灃河水互相映照,這一聯具體寫出了別業環境的幽秀。終南山,延綿800余里,風景幽致,張喬曾描寫道:“白云幽絕處,自古屬樵人。”(《終南山》)故唐時士人多隱居此山,蘇氏者,或許就是個隱士。“竹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是近看之景。茂林修竹,遮光蔽日,故枝梢冬雪未能完全消融;院庭深深,長陰無日,故太陽未落已呈一片昏暗,這一聯具體寫出了別業園林的幽寂。從筆法看,前一聯是遠望,故雄渾;后一聯是近視,故深婉,充分顯示出詩人善于根據景物的特點來表現的藝術功力。
結聯收轉。“寥寥人境外”一句是寫詩人身處其中的心境。“寥寥”,深幽清寂貌。竹林密布,積雪不清,庭除陰深,過午已昏,使詩人猶如在人境之外,所以當他閑坐以聽春禽之囀,“隱心”便自然而生。末尾二句不僅重映出別業之清幽,也烘托出了全詩出俗居隱的思想主題,令人有言已盡而意無窮之感。
此詩在“隨景抒寫”這一點上頗有特色。詩人寫南山、灃水,寫竹林、積雪,寫園舍、鳴禽,粗略看去,似乎是無秩序的片斷,細細味來,則全綰合在“幽”字中。詩人于首句寫出 “幽”字后,便一以貫之,次句的“生隱心”,便出在別業之“幽”,三、四句則言地之幽,五、六句則言景之幽,末收到“生隱心”,閑坐聽禽,亦棲幽意也。詩人在隨景抒寫中,氣閑局緊,兜足了主意,故讀來自然入妙。
這種圍繞某種景物特征展開描寫的藝術技巧,在詞中也多有運用。如李璟《浣溪沙》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王國維曾指出: 此詞 “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人間詞話》)。詞人自首句點出一“殘”字后,便處處圍繞著“殘”字來展開描寫,先寫秋中荷殘,再寫雨中夢殘,又寫樓中曲殘,最后寫年華之殘。整首詞,亦可稱是 “隨景抒寫,自然入妙”之作。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抒情寫景《因時點景》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抒情寫景《天女散花》原文|注釋|賞析